【百日維新】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百日維新」亦稱戊戌變法,發生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
其時梁啟超與其師康有為推動維新運動,協助康有為在京發起成立「保國會」,提出保國、保教、保種、保民四大號召,並說動清德宗於四月二十三日毅然下詔定國是。
接著四月二十八日,在頤和園召見康有為,擢用新黨(康黨),開始推行新政,至五月十五日,梁啟超首度蒙清德宗召見,賞給六品官銜,辦理譯書局事務,一時新政雷厲風行。
八月七日,舊黨發動政變,軟禁德宗,捕殺新黨;
自光緒二十四年清德宗頒布定國是的詔書日起,至八月初七政變發生止,前後共計一百零三天,史稱「百日維新」。
政變前一日,康有為已出京,搭船南下,途中得英國協助,由上海港外換搭英輪,逕赴香港,再經日人宮崎寅藏伴同,由港赴日。
梁啟超則在政變發生後,得日本駐華代理公使林權助的安排,易服逃離北京,旋由天津乘「大島號」日艦,東渡日本。
而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六人被殺,是為戊戌六君子。
其他直接或間接有助新政或參與新政者,甚至與犯者有關聯之親屬亦獲罪;
見諭捉拿者計三十八人。
「此外,保國會會員百餘人,各省大小學會之會員,不計其數;
各省報館主筆人以百數,皆奉偽詔逮捕;
……其內地有志之士,則惟束手待命,任貪官酷吏,擇肥而噬,緹騎遍地,海內沸騰,風雲擾攘,天地變色,無一省不受荼毒,自古黨人之禍,未有如此其慘也。」
可見株連之廣。
同年十月,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清議報〕,明目張膽,攻擊清廷,態度十分激烈;
與當時革命黨人相比,更有過之。
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月,康有為在日本政府示意下,離開日本,前往加拿大,不久在加拿大創設保皇會,以保護清德宗為號召。
康離日後,梁啟超與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朝夕往還,商談合作,至同年秋天,雙方達成協議,準備合併;
事為康有為知悉,極端震怒,痛責梁啟超,命梁氏剋日離日,前往檀香山主持保皇會事務。
梁啟超當時並無背離康有為的魄力與決心,只有俯首遵行,與革命黨合併之事,也因而功敗垂成,未如預期實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