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序教學】 SequentialInstruc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次序教學是指教學依照一個事先已計畫好的次序進行,將課程、教材和教學加以組織和排序,以達到預定的目標和學習的結果。
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學者們討論的、辯論的、教育實務上、理論上與部分評量和研究的主題。
將教學序列化的目的是為了促成有效的學習及有效率的累積所學並統整和擴展所學。
此外,次序教學也用於許多情況,以達到有效的應用已學習到的。
次序教學的使用需視下列條件而定:(1)學習的目的;
(2)所要達成的學習成果(如:概念形成、態度的發展、技能的發展、思考與推理的發展等);
(3)學習成果的用途;
(4)所要求的先前知識、技能和態度;
(5)教學中所包含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6)學習者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層次;
(7)可供使用的教材和其他資源;
(8)教學時間和(9)教學的最好時機。
其他必須考慮的要素包括:(1)有哪些教學方法可以使用,諸如發現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或直接教學等;
(2)使用哪一種教學系統(如:精熟學習)和(3)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自我評鑑的角色。
教學序列化的方法有許多種,茲將其中曾被使用過的幾種敘述如下:(1)由簡單到複雜:先教較簡單的觀念,再依序至較複雜的觀念;
(2)由部分到整體:先呈現一個較大的技能或觀念的一部分,然後再透過教學來聯結並建立整體的技能或概念。
通常在教授原則、含有各個部分的概念和歸納的學習時,常用此法;
(3)由具體到抽象:由真實的、熟悉的物體或項目開始教學,再擴展到非真實或不熟悉者;
(4)依學習內容的先後次序:在教授某些學習內容之前,先傳授所需的知識、技能或態度;
(5)由整體到部分:先介紹一個整體的觀念,而後再考慮其各個部分。
這種次序的類型之一是使用「前導組體」(advancedorganizer)來建立一個整體觀並將所欲學習之內容,加以組織;
(6)依時間順序(chronologicalsequence):根據由過去到現在或從現在到過去的順序來教學;
(7)依蓋聶(RobertM.Gagné)的學習階層:分析教學所欲達成的能力,及為了有效的達到該層次的知識或技能所需之教學順序,來進行教學。
此法涵蓋了從簡單到複雜的次序教學之作法;
(8)皮亞傑式(Piagetian)的學習序列:以皮亞傑(J.Piaget)的階段發展理論為基礎來進行次序教學。
此法涵蓋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次序教學之作法;
(9)學習環(learningcycle)序列:教學的順序依學習環的次序,如卡普拉斯-瑞那(Karplus-Renner)學習環與4-MAT法;
(10)螺旋序列:為提高深度、廣度或統整知識與技能,一再應用先前習得的知識或技能,以為增強;
(11)當涉及另有理論或迷思概念時,依概念教學的順序:研究者已經證實某些有效的教學順序可幫助學習者辨識出他們所具有的迷思概念或另有理論。
透過此種順序教學可使學生不再產生不正確的學習結果;
(12)依態度發展的順序教學:理論和研究學者已經確認某些有效的教學順序可用於態度和價值的教學。
諸如道德發展、價值澄清、科學態度和對科學的態度等相關的順序教學;
(13)依解題和作決定的技能之順序教學:課程發展者和研究者已經確認許多有效的順序來進行解題與作決定的教學。
這些順序包括某些一般性的順序和專為特殊的問題和決定的次序。
一些有效之次序化的方法已經發展並經由評鑑和研究的程序加以研究。
然而,我們仍需要更多的有關於特定的學習內容與特殊的學習者之教學順序之資訊。
由於目前大部分可用的評鑑和研究之資訊,通常為短時間且獨立的次序,非為長時間的相關次序。
因此,需要更多應用「時間系列」(time-series)的方法分析所得之較長期的次序關係或長期的(longitudinal)研究。
當前,許多教材使用各種的次序教學。
這些教材因常用於各種不同的學習者之情境,是一個好的資料來源。
某些教材在發展的過程中即予以評鑑,但除以電腦所設計的教材或精熟學習系統之評鑑外,這類的評鑑,大部分均未能提供有用的數據。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