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心理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4:4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俗心理學

 

FolkPsyc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民俗心理學也稱民族心理學,又稱國族心理學(nationalpsychology),是心理學中想以一個民族或國家為單位,研究其整體性的心理現象,以見有無獨特之處。

 

此種研究動向在二十世紀早期已經呈現,但馮特(W.Wundt,1832~1920)在以實驗法研究心理學時,認為民族心理學不適合用實驗法研究,因為此種有整體性的現象,與文化有密切關係,包括高級心理歷程,如語言、神話、道德等的發展;

 

而實驗法卻只適合分析簡單的心理歷程。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與人類學、俗民學等有關,一九二○年代進入社會學領域,從事社會常模的觀察。

 

但仍須從個別觀察入手,因而縮小觀察竹範圍,以民族性格(nationalcharacter)為對象,集中於模式人格(modelpersonality)與社會文化系統方面,由民族性格代替了廣泛的心理學。

 

至一九四○年代後,〔文化類型〕(PatternsofCulture,R.Benedict,1934)、〔社會心理邊區〕(PsychologicalFrontiersofSocietu,A.Kardiner,1945)及克魯孔(C.Kluckhohn)等的〔自然、社會與文化中的人格〕(PersonalityinNature,SocietyandCulture,1953)相繼出版,民族心理學遂進入社會心理學的領域,並確定以模式人格代替國族性格。

 

不過研究的問題也由此產生,以模式人格代替國族性格,勢必從大型樣本的個別差異中抽取共同點,觀察的程序和工具便難於決定。

 

其次是在人格學說中,要分析出所謂之模式人格,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如自我、超我、認證、投射、下意識等固然可用,但此派之人格發展說卻與社會壓力相矛盾,且很難從個案歸納出有決定性的結論。

 

再次應用學習理論中的習慣與動機等說法,又未能完全應用於成人,最後必須回到社會文化方面的廣大領域中,至少須考慮衡量人格的工具,對累積的成人現象從事心理方面的分析和育兒的方式。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領域過於廣泛,即使只從觀察時所存在的現象著手,也複雜萬端,如何決定觀察的項目和決定項目的理論根據,便是開始時難做定奪的問題;

 

而以科學趨向的研究,應用歸納法,從個別而特殊的單位著手,以歸納有整體代表性的現象,即使以一個有最少數人的民族或國家為研究對象,也頭緒紛繁;

 

若更追溯到一種現象的背景時,將更涉及到更廣泛而長久的文化與歷史方面,規模更大。

 

馮特以為此項研究不適合用實驗法,應該是經過慎思熟慮後的斷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1:3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