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學派】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平民教育運動於民國九年(1920)在國內展開,最初偏重在城市推行;
民國十三年後,選定河北定縣鄉區進行鄉村平民教育的實驗。
於是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作為平民教育的學術研究機關。
總會下分設城市教育部及鄉村教育部,分別策畫城市和鄉村平民教育研究和指導工作;
另設省、縣、區、村平民教育促進會,為推動平民教育的機關;
並在城市及鄉村設立平民學校。
平民教育的領導者晏陽初,在〔平教運動〕書中指出,中國當時的問題為貧、愚、弱、私,針對此四大病症,主張以文藝教育救愚,生計教育救貧,公民教育治私,衛生教育救弱。
又因這四者具有連帶性,所以這四大教育任何一方面的解決辦法,都必須和其他方面取得密切聯繫,任何一方面的成績都必須依賴其他方面的協助。
此外,平民教育的運動者強調實施平民教育,必須深切了解人民的心理和需要。
他們更強調中國實施平民教育時,必須灌輸世界意識給人民,使人民有世界觀,自覺是世界整體的一部分。
平民教育較著名的倡導者,有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羅家倫、朱自清、俞平伯、周炳琳、許德衍、鄧中行等。
由於平民教育倡導者思想和方向不盡相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傾向;
而平民教育學派亦因此逐漸分化為不同的流派。
舉某著者有:晏陽初的平民教育促進派,陶行知的曉莊學校派(又稱鄉村生活改造派),梁漱溟的鄒平縣政建設派(又稱鄉村建設派),江蘇教育學院的民眾教育派(又稱立達學園派)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