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端】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四端」出於〔孟子.公孫丑上〕;
是孟子以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為例,標舉人有「四端」的說辭。
孟子之言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如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所謂的「四端」,就是「仁、義、禮、智」四種善端。
孟子認為人對危難的憐憫傷痛之心,是「仁」的善端;
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的善端;
謙辭退讓的心,是「禮」的善端;
分辨是非的心,是「智」的善端。
這四種善端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孟子惟恐人不相信這些善端就存在自己身上,就以人人本有手足四肢來比喻說明,不論四端發動與否,都是人人與生俱來、完整無缺,是心的根本,待時機成熟,就會源源不斷的發出來。
至於那些認為自己不能發動四端而行善的人,乃是甘心自棄、賊害本性、受物欲蒙蔽的人;
如果因此認為他的國君也不能啟動四端來行善,因而抽手不予輔助,那就成為賊害國君的人了。
孟子認為人的四端不在我身,是人性善的根本,但是卻要培養,才能隨時隨地發露,若再不斷擴充,就像火苗開始燃燒,泉水開始湧流,越來越旺盛,能無所不至、無處不到。
由此衍伸,人如果能時時反躬自省、內求諸己,提醒自己擴充仁義禮智四種善端,不僅自身德行光輝昭著、日新又新,更能將此日益光大的德行,推面廣之,以保護四海之內的人民;
反之,如果不能擴充四端,則仁義禮智隱而不顯。
一個任由四端隱而不顯的人,已經賊害了本性,這種人連最基本的事奉父母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可以做其他事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