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可能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3:2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可能性

 

BedingungderMöglichkei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可能性是康德(ImmanuelKant)在解釋「普效性知識如何可能」、「道德實踐如何可能」以及「審美活動如何可能」時,所提出的概念;

 

也可譯為「可能條件」,意指認知、德行、審美等活動所以能夠進行的條件。

 

如就認知活動而言,康德對普遍有效性知識之所以產生的依據,從認知主體方面討論,以為由於人的認知能力而使得混沌的經驗界呈現為有規則性。

 

詳言之,康德將人的認知能力分為感性、知性及理性三方面:感性提供時間及空間等形式條件,將所欲認識的經驗對象作為內容而形成觀念;

 

知性則提供十二範疇,以整理後的概念作為內容加以分類,再由理性統整而成為知識;

 

同時理性亦將這些所得的知識推展或運用,使知識內容更為豐富。

 

至於道德或審美,均有類似的推論。

 

康德此類觀點,呈顯了主體的地位;

 

因其將「知、情、意」活動的完成,轉為對主體能力的討論,亦即主體使人得以成就各項不同的活動。

 

但康德「可能性」的觀念,與學習遷移論者所主張的不同;

 

康德不認為人的能力可以無限開展,所以由灌輸大量的訊息,甚或與時代脫節的知識,並不能使能力開展。

 

康德只是就「知、情、意」的活動作討論,從而推論其可能性到人的能力上,顯示出主體具有對內容轉化的能力。

 

因而在教育情境中,不能一味地進行灌輸式的教育,而應該注意主體能力的成熟度及教材內容的價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3:2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