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大陸地區)】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北京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一九五四年經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
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路五號,占地二千五百五十畝,校舍建築面積近八十二萬平方公尺。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京師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五月改現名。
首任校長嚴復。
五年底,蔡元培出任校長。
十六年奉系軍閥曾一度取消北京大學,將北京九所高等學校合併為京師大學校。
十七年國民政府為推行大學區制時,先後改稱中華大學、北平大學。
十八年八月恢復規名。
二十一年(1932)十月,學校首次正式招收研究生。
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成為長沙臨時大學。
二十七年四月遷至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三十五年,學校遷回北京復校,設文、理、法、農、工、醫六個學院。
一九四九年農學院與華北大學、清華大學兩校的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
醫學院畫出,後改建成為北京醫學院。
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工學院調往清華大學籌校,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法科各系及輔仁大學、中法大學、浙江大學籌校的有關系科併入,學校成為側重於基礎科學的文理綜合性大學。
一九七八年後又陸續增設多種學科。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學校設有二十九個系,其中較著名的系是中國語言文學系、英語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社會學系、經濟學系、法律學系、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技術物理系、無線電電子學系、力學系、地質學系、地球物理學系、生物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心理系等。
物理學系是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中國哲學、西方哲學、政治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法學理論、憲法學、人口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漢語史、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理論物理、原子核物理、光學、天氣動力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岩石學、植物學、生理學、一般力學、計算機科學理論等九十一個學科(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
一百三十二個學科(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
設立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社會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十三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較有影響的學科是馬克斯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外國經濟思想史、法學理論、國際法、國際政治和國際組織、社會學、生理心理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英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古代史、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理論物理、核物理及核技術、固體物理、波譜學與量子電子學、電子物理和離子束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人文地理學、天氣動力學、大氣物理學、植物生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等。
學校設計算機科學技術、遙感技術應用、信息科學、外國哲學、人口、亞洲、南亞東南亞、高等教育科學、數學、理論物理、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中國文學語言、比較文學、社會學、國際法、經濟、大氣科學、心理學、岩石圈地質科學、比較法和法律社會學等六十多個研究所(中心)。
較重要的實驗室有視覺聽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動態及穩定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有全日制在校學生九千三百餘人,其中研究生二千九百多人;
有教職員工七千三百多人,其中專任教師二千三百多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一千七百餘人,有博士生導師二百三十七人。
教師申有許多知名學者,如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費孝通、雷浩瓊,經濟學家陳岱孫,歷史學家鄭廣銘,數學家江澤涵、段學復、程民德,力學家五仁,物理學家胡方、胡濟民,氣象學家謝義炳,化學家邢其毅、張青蓮、徐光憲、高小霞,地質學家董申葆等。
學校圖書館藏書四百萬冊(1991),中外文期刊七千多種。
設有北京大學出版社。
學校主要定期出版物有〔北京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高等教育研究〕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