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代內流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2:5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代內流動

 

IntragenerationalMobil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代內流動通常是指個人一生在職業成就或社會地位的升降變動。

 

以個人一生社會地位的經歷為比較基礎,故有時也稱為「生涯流動」(careermobility)。

 

一般人的生涯流動過程以向上流動的情形較為普遍,個人的事業通常是由較低的職位開始,逐步往上提升,屬於個人本身的向上流動;

 

有些人則是一開始就可能因或其他原因擔任較高的職位,但其後因故漸往下跌落,屬於個人的向下流動;

 

此外更有些人一生的事業或職位並無太大的起伏,屬於水平流動的類型。

 

因此,代內流動研究基本土是比較個人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社會地位的情形。

 

美國學者布勞(P.M.Blau)與鄧肯(O.D.Dunean)在一九六七年合著的〔美國職業結構〕(TheAmericanOccupationalStructure)一書,是社會流動研究領域的重要論點,他們指出:雖然個人「獲得的地位」較個人「天賦的地位」更為重要,但這並不是說家庭的影響力已蕩然無存,其真正的含義是,在工業化社會中較高的社會地位已不依靠世襲傳承而得,而必須透過社會認可的方式,以實際的成就來合法取得。

 

在這過程中,教育的重要性增加。

 

這項研究應用途徑分析(pathanalysis)的方法發現,不但家庭社會背景對於職業成就的影響,受教育及早年經驗所左右,同時個人所接受的教育與早年的經驗,對日後職業成就的影響,要比家庭背景的影響力深遠;

 

因此,研究的另一貢獻是途徑分析方法的使用。

 

其分析變項包括:父親的教育與職業地位、個人的教育、第一個職業,以及個人在訪問當時的職業;

 

上述「早年工作經驗」,指個人進入就業市場時所從事第一個工作。

 

這種方法一改以往社會學者將代內與代間流動分開研究方式,而將此二種流動同時考量。

 

此種將代間與代內流動合併考慮的分析模式,成為其後社會學者研究社會時重要的參考典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3:2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