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觀教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2:4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界觀教育

 

Global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世界觀教育亦稱全球教育,在討論世界觀教育的文獻中,常有許多類似的名詞。

 

例如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education)、國際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世界公民教育(educationforworldcitizenship)、世界研究(worldstudies)、和平教育(peaceeducation)、發展教育(developmenteducation)以及世界中心課程(worldcorecurriculum)等。

 

這些用詞不同,係因不同的國家或年代使用所致,其基本含義則大致相同。

 

近年來,國外的文獻以使用globaleducation居多,而國內較常見的則為「世界觀教育」。

 

截至目前為止,有關「世界觀教育」的用詞、定義、目標以及內涵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

 

盡管世界觀教育的定義有多種說法,但皆基於下列四個基本假設而來:1.由於人與人間相互依賴的程度和範圍都較以往的需求為高,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首度達到所謂的全球社會的地步。

 

2.主張個人是全球社會中的一員,同時也是某一地區、社區、國家的一員。

 

3.個人必須接受為培養一個全球社會分子所設的教育,如同成為一個國家或地方團體成員所接受的訓練一樣。

 

4.主張學校有責任為培養能有效參與全球社會的公民而努力。

 

基於上述假設,茲將世界觀教育之定義、目標及內涵歸納如下:世界觀教育的定義,可從內容、目的、對象三方面加以界定。

 

1.內容的定義:有些學者(Hanvey,1982;King&Branson&Condon,1976)從世界觀教育的關心的領域或是課程中應學習的課題(如文化差異、全球體系及合作等方面)加以界定,認為世界觀教育就是教導學生學習上述概念。

 

美國密西根州教育廳在其出版的〔世界觀教育指導方針〕(GlobalEducationGuidelines,1977)認為:世界觀教育是透過研究和參與,對世界社區及人類和其系統(社會、文化、種族、經濟、語言、技術、生態等系統)的相互依賴關係的了解,對世界各種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的了解,以及對世界社區的基本概念和原則的了解,使學生能從整體世界的觀點出發,為全球性問題尋求公平、和平的解決方案。

 

穆新(R.H.Muessing)和吉利安(M.Gilliam)於一九八一年在〔世界觀教育的觀點〕(PerspectivesofGlobalEducation)一書中綜合學者的主張,將世界觀教育所討論的主題,歸納為六項:(1)宇宙與地球-以生態學的方式看世界;

 

(2)人類的共同性及文化差異;

 

(3)人類的相互依賴關係;

 

(4)多元的忠誠-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

 

(5)人權-平等及尊重;

 

(6)未來主義。

 

2.目的的定義:安德生(L.F.Anderson)於一九七九年在〔全球化時代的學校教育與公民資質〕(SchoolingandCitizenshipinaGlobalAge)一書中,認為世界觀教育乃是致力於改變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教育的社會脈絡,使學生成為一個良好的世界公民。

 

美國社會科審議會(NationalCouncilfortheSocialStudies)於一九八二年所提出的報告,主張世界觀教育的目的,在使年輕一代具備必需的知識、技能及態度,以便在資源其限、種族紛雜、文化多元及相互依賴日增的世界中過著更有效率的生活。

 

3.對象的定義:德寇克(AnitaDekock)和保羅(CraigPaul)於一九八九年從對象來界定世界觀教育。

 

從教師的觀點而言,世界觀教育係指對課程或活動的看法或認識的改變,以及在教學上加強和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聯繫;

 

從學生的觀點而言,世界觀教育提供有關歷史、地理、世界文化、宗教、語文訓練以及全球性問題等的基本知識,並提供機會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全球性問題,以發展其領導才能;

 

從行政人員的觀點而言,世界觀教育即試圖在課程發展中將世界觀整合為課程的一部分所做的努力。

 

從上述定義的討論中可知,世界觀教育尚無一致性的定義。

 

在眾多的定義中,較常被引用者為漢威(RobertG.Hanvey)於一九七八在〔可達成的世界觀〕(AnAttainableGlobalPerspective)一書中所提出的定義:世界觀教育乃是學習超越國界及互相關聯的系統(如生態、文化、經濟、政治、技術等論題),包含學習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並能從他人的觀點來看待世界;

 

此外,能進一步理解世界上所有種族對生活都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有共同的需要和欲望。

 

綜合上述定義,可以了解世界觀教育乃是透過教育力量的改變(目標、方法、內容)以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並使之學習生活在一個相互依賴日增、天涯若比鄰、人類一定的全球化社會中所必需具備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以有效參與世界事務,扮演良好的世界公民的角色,以改善人類生活的品質。

 

漢威指出世界觀教育的五個目標:(1)了解不同的觀點;

 

(2)了解全球的狀況;

 

(3)跨文化的了解;

 

(4)全球動態的知識;

 

(5)了解人類的選擇。

 

另學者對世界觀教育目標,分成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大類:1.認知目標:培養學生成為有知識的世界公民,且使其了解在世界中所應扮演的世界公民角色。

 

因此,須使學生學習生活於世界中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包括:(1)對全球社會相互依賴關係的了解;

 

(2)對全球問題的了解;

 

(3)對其他不同團體、種族之價值與差異的了解;

 

(4)對全球不同知識體系的了解,如:政治、經濟、地理、文化及社會變遷等。

 

2.情意目標:使學生能接納不同的觀點,發展對其他文化的了解與欣賞;

 

培養其世界胸懷,使之具有世界觀,而有參與世界的意願,更進一步能促進國際合作、追求世界和平。

 

此外,應培養學生具備:觀點;

 

傾向;

 

關心;

 

標準等四項價值,做為世界觀的基礎。

 

3.技能目標:世界觀教育應培養學生具備某些基本能力,使之能有效參與全球社會,成功地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

 

綜合安德生(L.F.Anderson)和奈普(M.WillardKniep)等人的主張,世界觀教育應培養的基本能力如下:(1)知覺個人有影響全球社會的能力;

 

(2)做決定的能力;

 

(3)判斷的能力;

 

(4)參與的能力;

 

(5)確認各種觀點的能力;

 

(6)了解各種運作方式的能力;

 

(7)聯接因果關係的能力;

 

(8)擴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9)為未來作計畫的能力;

 

(10)承擔責任的能力。

 

欲達成世界觀教育的目標,必須透過課程的實施,而世界觀教育的課程應包含那些內容,則是世界觀教育的重點。

 

詳參考相關文獻,整理較具代表性的世界觀教育課程、內容如下:1.美國密西根州(最早實施世界觀教育的州)於一九七七年頒布〔世界觀教育指導方針〕(GlobalEducationGuidelines),強調學校應提供下列培養世界觀的認知及情意的經驗:(1)有系統地研讀世界地理;

 

(2)有系統地學習外國語(至少一種);

 

(3)有系統地研讀歷史、經濟、政治、人類學、科學、藝術等基本概念;

 

(4)從非種族中心的觀點,研讀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體系;

 

(5)研究國際勞工和商業網路的運作;

 

(6)研究國際交通和旅行網路;

 

(7)研究人口問題的成因和影響;

 

(8)研究能源的使用和濫用;

 

(9)研究全球的天然疾病;

 

(10)了解其他文化族群的藝術表現;

 

(11)從世界觀從事科學研究;

 

(12)了解人權未受保障的事實;

 

(13)認識不同的宗教;

 

(14)了解全球健康問題;

 

(15)分析解決個人、團體間和國際間衝突的策略;

 

(16)參與不同民族的文化活動;

 

(17)參與交換計畫;

 

(18)了解飢餓的成因及解決之道;

 

(19)和其他國家的官方及非官方代表接觸;

 

(20)以全球導向參與社區計畫。

 

2.波定(K.E.Boulding)於一九八五年在〔世界是一個整體系統〕(TheWoorldasaTotalSystem)一書中,指出學生須學習六大系統的知識,以擴張其世界觀:(1)世界的物理系統;

 

(2)世界的生物系統;

 

(3)評價與信仰系統;

 

(4)溝通與表達的系統;

 

(5)人類;

 

(6)地球村的意識、政治與經濟系統。

 

3.奈普(M.WillardKniep)於一九八六年在〔世界觀教育中的社會科〕(SocialStudieswithinGlobalEducation)一文中認為世界觀教育的課程內容應包含四項基本要素及三類主題:四項基本要素:(1)全球體系的研究:包括經濟、政治、生態及技術體系;

 

(2)人類價值的研究:包括界定人類的普遍價值和各個族群間的相異價值;

 

(3)持續性問題的研究:包括和平與安全、國家與國際發展、地區與全球環境以及人權等問題;

 

(4)全球歷史的研究:包括人類普遍價值和相異價值的演進、當前世界體系的歷史發展、今日世界問題的遠因及近因。

 

三類主題:(1)概念的主題:包括相互依賴、變遷、文化、稀少及衝突;

 

(2)現象的主題:包括構成當前的制度、價值、和歷史的主角(包括各個國家、組織、宗教、文化團體、甚至是某個重要的人物)、事物(包括各種地理區域、地理特徵、地形、制度、重要事件、和主、次要系統)和事件(包括歷史上的和當前的重要事件);

 

(3)持續問題的主題,包括:和平與安全:如武器競賽、東西關係、恐怖主義、殖民主義、民主與獨裁等。

 

國家與國際的發展:如飢餓與貧窮、人口過剩、南北關係、善用科技、國際債務危機等。

 

環境問題:如酸雨、河川汙染、雨林耗竭、核能廢料儲存、漁業資源保護等。

 

人權:如種族隔離、原住民、政治犯、宗教迫害、難民等。

 

綜上所述可知,世界觀教育為一新興之教育理念與事業,學者對其定義和目標未有一致的看法,所設計出來的課程,琳瑯滿目,各具特色,綜合各家所提世界觀教育的課程內涵,可以歸納為五大領域:(1)全球體系;

 

(2)全球問題;

 

(3)跨文化的了解;

 

(4)世界歷史地理;

 

(5)宇宙中的地球。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3:2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