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2:3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通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王通(584~617)字仲淹,號文中子;

 

隋時河東郡龍門人;

 

龍門即今山西省萬榮縣。

 

通為經學家、教育家,父、祖均為有名學者;

 

由於家學淵源,十五歲時已學業有成。

 

二十歲時西往長安,見隋文帝,上〔太平十二策〕,文帝雖加稱讚,但不實行。

 

後任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

 

不久即棄官還鄉,不願再出仕,一心從事著述和講學。

 

王通嘗倣孔子作〔禮論〕二十五篇,〔樂論〕二十篇,〔續書〕一百五十篇,〔詩〕三百六十篇,又倣〔春秋〕作〔元經〕五十篇,〔贊易〕七十篇,此即所謂「王氏六經」,然多散失不傳。

 

著作傳世的僅有〔中說〕十篇,係其弟子倣〔論語〕輯錄。

 

王通上承儒家的傳統,以繼孔子的偉業自任。

 

杜淹〔文中子世家〕謂王通生於開皇四年,卒放大業十三年,弟子受業者蓋千餘人。

 

皮日休〔文中子碑〕亦說:「文中子有弟子薛牧、李靖、魏徵、李勣、杜如晦、房玄齡等人」,其中頗多為唐朝開創基業的功臣。

 

王通在〔隋書〕無傳,〔舊唐書〕王質、王績、王勃傳中,〔新唐書〕王績傳中,則均附見王通。

 

王通之弟王績在〔遊北山賦〕中記載,王通在白牛溪仿效孔子著書講學,有「門人弟子相趨成市」、「弟子捧書北面,還堂成列」等語,由此可見其盛況之一斑。

 

王通在教育思想上,特重仁義,以為乃教育之根本,因此他說:「仁義其教之本乎,先王以是繼道德而典禮樂也。」

 

他看到當時人心委靡,綱紀蕩然的積弊,所以提出「內正心、外重禮」的主張。

 

他說:「仕人之道,在正其心。

 

,又說:「冠禮廢,天下無成人也;

 

婚禮廢,天下無家道矣;

 

長禮廢,大下遺其親矣;

 

祭禮廢,天下忘其祖矣。」

 

因此力主以「禮」、「德」教人。

 

他又說:「仁生於欲,義生於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在教材方面,他強調〔春秋〕、〔禮〕、〔樂〕、〔詩〕、〔書〕、〔易〕的價值,所以他說:「不學〔春秋〕,無以主斷;

 

不學〔樂〕,無以知和;

 

不學〔書〕,無以議制;

 

不學〔易〕,無以通理。」

 

又指出:〔書經〕的作用在辨別事理,〔詩經〕的作用在端正品性,〔禮經〕的作用在制約行為,〔樂經〕的作用在諧和道德感情,〔春秋經〕的作用在考察既往的歷史,而〔易經〕的作用在預測未來,先王之道的蘊奧,盡在於此了。

 

另外他力排鬼神迷信之道,重視生產勞動教育,親自下田耕種,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特點。

 

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首先提出「存道心,防人心」、「以性制情」的見解。

 

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深入了解學生性行、才能,積極啟導,因材施教;

 

也主張師生之間要廣問,要討論,教學方法要靈活。

 

王通繼承了孔子「當仁不讓於師」的思想,堅持真理,堅信「青出於藍」、「來者勝昔」,以「道」與「德」的標準來衡量教師,否定了漢代以來流行的「守師法」、「師云亦云」、「唯師是從」的傳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6: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