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毛公」有大毛公及小毛公之別,分指毛亨及毛萇二人。
毛亨是西漢時魯人,一說河間人,為古文經學〔毛詩〕的開創者,史稱「大毛公」;
其學源於荀子,傳自子夏,源遠流長,無庸置疑,如〔晏子春秋〕、賈誼〔新書〕、〔淮南子〕等書所引之詩,多出於〔毛詩〕的觀點,再往上推,〔論語〕、〔孟子〕、〔春秋.左氏傳〕及〔國語〕引詩也多與〔毛詩〕意義相符。
毛亨著有〔毛詩故訓傳〕,傳授毛萇。
毛萇是趙人,史稱「小毛公」,為河間獻王劉德立為博士;
傳授同國貫長卿,長卿傳授解延年,延年為阿武令,傳授徐敖,徐敖傳授九江人陳俠,王莽時為講學大夫。
後世說〔毛詩〕均根據徐敖而來,傳承不絕如縷。
大、小毛公的貢獻是對〔毛詩〕的傳承、發展過程作一完成:〔毛詩序〕即見於毛萇所傳〔毛詩故訓傳〕首篇〔國風.關雎〕題下,為全書總序,統論詩教的成立及全部〔詩經〕的大旨,極有系統。
其功績則在於將漢初詩論中零散的微言大義,加以整合而系統化,表現出廣泛的人文精神,是一篇完整的話學批評論文。
內容中對先秦「詩言志」教化思想加以系統發揮,以「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之化俗與諷刺相統一的觀念,闡述〔詩經〕的教化作用。
雖然詩是一種抒情言志的表現,但卻又植根於現實生活,其美刺作用決定於社會政治的興衰更替。
序文中提到「國史明乎得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誦性情,以化其上」,反映出詩是國史由改善政治的要求所陸續編輯,藉以達到教育目的。
這種思想不但為漢代詩教貫注生氣,也為當時及後代的正直之士,在砥礪名節方面提供了精神的力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