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孝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2: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方孝孺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方孝孺(1357~1402)宇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學者稱為正學先生;

 

明浙江寧海人。

 

自幼精敏絕倫,八歲而讀書,十五而學文,輒為儕輩所稱;

 

二十遊京師,為太史宋濂入室弟子。

 

宋濂嘗謂:「遊吾門者多矣,未有若方生者也。」

 

宋濂返金華,孝孺復從之,先後凡六歲,盡傳其學。

 

孝孺舉洪武進士,授漢中教授。

 

蜀獻王聘為世子師,極獲蜀獻王器重,名其讀書之廬日「正學」。

 

建文帝召為翰林院學士,進侍講學士,洪武實錄修撰總裁,帝有疑問,不時宣召,君臣之間,同於師友。

 

燕王朱棣起兵纂位,孝孺被捕繫獄。

 

時當世文章,共推孝孺為第一,燕王欲令草詔,以塞天下之人心,孝孺以周公之說窮之,燕王降志乞草詔,孝孺怒罵不已,大書「燕賊纂位」四字,遂被礫死於聚寶門外,享年四十六歲。

 

坐死者凡八百四十七人,誅及十族。

 

至明後期,始獲寬宥,追諡文正,其後史書、裨記,往往表彰孝孺之節義,而忽略其理學思想。

 

劉宗周曾說:「考先生在當時,已稱程朱復出,後之人反以一死抹過先生一片苦心,謂節義與理學是兩事,出此者入彼,至不得與揚雄、吳草廬論次並稱,於是成仁取義之訓,為世大禁,而亂臣賊子,將接踵於天下矣。」

 

又稱譽其「扶持世教,不愧千秋正學。」

 

孝孺以獲罪明成祖,其學亦懸為厲禁,故其著作多已散佚。

 

追明後期弛禁,僅由後人輯得著作二十四卷,名〔方正學先生遜志齋集〕(今有四部叢刊初編本),〔明儒學案〕、〔明史〕均有傳。

 

孝孺為學很少論及天道,認為理本乎天,無須論證,問題在如何躬行實踐,專志於心性之修養。

 

孝孺重視小學,他認為小學並非僅教幼童蒙學之事,而是自幼至長,終身皆當實踐的工夫。

 

他著有〔幼儀雜箴〕一書,將小學科目列為坐、立、行、寢、揖、拜、食、飲、言、動、笑、喜、怒、優、好、惡、取、與、誦、書二十項;

 

每一項內容不僅涉及使幼童學到形體外表的規則,更應注意心性之涵義。

 

如「坐」要「端莊」,是為了培養堅靜若山的精神。

 

「立」要「植」,同樹一般挺直,是為了培養屹然不動的精神。

 

「寢」要「寧心定氣」,是為了安養顯德等等。

 

把理學中關於心性修養的內容,都納入灑掃應對、飲食言動的日用常行之中,以養其心志,體驗天道,成為有道德的君子。

 

孝孺認為「治人之身,不若治其心,使人畏感,不若使人畏義;

 

畏義者於不善不禁而不能為,畏感者禁之而不敢為,不敢與不能,何啻陵谷。」

 

又說:「養身莫先於飲食,養心莫要於禮樂。

 

人未嘗一日舍飲食,何獨禮樂而棄之,尊所賤,卑所置,失莫甚焉。」

 

因此他指出正心、治心、養心、洗心為學道要旨;

 

而治心之術則在其〔幼儀雜箴〕及〔君學〕篇中,皆有概括的說明。

 

他論治心方法,主張靜不離動,心不離物,著重「涵養以敬,以澄其內,制之於義,以應乎外」的內外並進的方法。

 

也就是他常說的「以敬存心,以義制行」。

 

孝孺的心性修養工夫,雕偏重於克己、內省,但並非樂其一身以自適,而應措之以行事,當有「經世宰物」之心。

 

因此他反對「空談不務實」,而要以諸葛亮、范仲淹、司馬光等君子為法,以「大賢豪傑」的勇氣,來振興正學。

 

孝孺曾著〔周禮辨正〕一書,現已散佚,但可從其〔遜志齋〕卷四〔周官篇〕中明其梗概。

 

他曾指出所以要「誦聖哲之遺言,考帝王之善政」,目的在「明王道」。

 

他認為要「明王道」除了推行〔周禮〕以外,還要「闢異端」,尤其是他對佛、老二氏,有嚴厲的批判。

 

不過他僅批判佛氏離事棄物,默坐澄心,並未根本否定佛教哲學,甚至在求「道」上,有時也採用了佛禪的「忽明頓悟」的方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2 02: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