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符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1:5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化符碼

 

CulturalCode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文化符碼是一個社會的文化深層結構,使生活於該文化中的個人具有特定的思考傾向,語言形式、價值導向及行動方式。

 

文化符碼是社會文化所形成的結構,內化為個人的行動規則,使個人的特定行動方式猶如自然天成一般,但個人通常不會意識到,但卻具有恆定性。

 

結構主義學者對文化符碼的研究,可以波迪爾(P.Bourdieu)與柏恩斯坦(B.Bernstein)為代表;

 

二人皆以文化符碼為文化再製的媒介。

 

波迪爾以「生存心態」(Habitus)為社會結構與實際行動的中介。

 

認為生存心態是社會文化客觀形成的一種主觀稟性,根深柢固地存在於個人的意識深層,自然而然採取某種行動方式,反映出階級或群體的品味,知識和行為的基本法則,這種品味或法則來自社會化與教育的過程。

 

波迪爾探討語言使用型態的問題,認為有一種潛藏於社會文化深處的根本指導原則或結構,影響個人的語言類型。

 

柏恩斯坦將語言使用的型態分為精密型符碼(elaboratecode)和限制型符碼(restrictedcode)兩類。

 

前者能自較大範圍的語言變項中選取語言要素以表達個人意見;

 

以精密的言詞將意向符號化,並能進入較複雜的概念層次以組織經驗。

 

而後者適與之相反。

 

這種語言符碼與使用者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階級文化有密切相關。

 

由於語言符碼不同,影響個人對知識的吸收、思考方式及溝通型態等方面,形成不同的行動傾向。

 

生存心態與語言符碼皆是文化符碼,是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形成的意義系統。

 

能決定各種意義的合法性,規範合法意義的表現方式,也揭示激發意義的溝通脈絡。

 

又因文化符碼與階級文化密切相關,當一個階級取得支配地位時,即以其文化型態界定合法的意義與行動方式;

 

並藉教育與社會化的管道,將文化符碼世代傳遞,以鞏固其支配地位,此即文化再製。

 

因此,文化符碼遂成為文化再製的媒介。

 

然而,波氏與柏氏並不以命定論解釋文化符碼的問題,也不認為文化再製定必然,或不可抗拒的。

 

相反的,符碼這種深層結構具有自我調整、自我運作和自我創造的作用,可在新的環境或條件下更新。

 

個人由於意識的覺醒,也可能修正本身所受到文化符碼的影響。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8 00:09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