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理社會發展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1:4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心理社會發展論

 

PsychosocialTheoryofDevelopmen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艾利克森(E.H.Erikson)將佛洛依德(SigmundFreud)的精神分析論內涵加以擴大,用於解釋一般人的人格發展,並強調社會心理雙方面的發展,自成一種理論,稱為心理社會論,艾氏將人一生的發展分為八個時期,表現了自我心理學的人格,在人一生中發展變化的重要性,又把每一時期都當作相對的兩極發展,這八個發展階段由遺傳決定其順序,但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則由社會環境所決定。

 

又名心理社會階段論。

 

心理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存在著危機,解決危機代表人格發展從前一階段轉入後一階段。

 

如果順利解決或度過危機,則是一種積極的發展,有助於增強自我功能和個人適應環境能力;

 

反之,則為消極的,削弱自我功能並阻礙適應環境。

 

前一階段積極地發展,則擴大解決後一階段解決危機的可能;

 

消極的則相反。

 

因此,每次危機的解決都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八個階段如次:1.信任對不信任他(trustvs.mistrust)此一階段從初生到周歲,即佛洛伊德的口腔期,也是發展心理學所謂的嬰兒期。

 

此期的社會交互作用是基本的信任或不信任。

 

從母親不斷的擁抱和餵食當中,嬰兒對自己和他所虛的環境有了基本的態度。

 

母親給予愛、微笑、溫暖、照顧,於是嬰兒產生了信任,信任自己也信任這個世界。

 

反之,則產生不信任。

 

此一階段的發展,在積極方面是希望,消極方面則是恐懼。

 

2.自主對羞愧懷疑(autonomyvs.shameanddoubt)此階段從二至三歲,約合佛洛伊德的肛門期,亦即發展心理學的幼兒期。

 

此期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增進。

 

能走、推拉、握放;

 

父母如使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去學習控制自己和環境,就容易發展自主自律的行為;

 

反之,若父母缺乏耐心,常常幫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孩子就容易有害羞和懷疑的表現。

 

故此階段的發展,積極方面是自由意志、自由選擇和自我限制,消極方面則是自我懷疑。

 

3.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initiativevs.guilt)此階段從四至五歲,類似佛洛伊德的性器期,兒童能自動自發做出各種行為,接受指令、模仿別人、幻想遊戲。

 

如果父母給予充分自由,注意安全,兒童便容易發展自動自發的責任感;

 

如給予太多的限制使之感覺到討厭或愚蠢,則孩子會發展出退縮愧疚的傾向。

 

此階段的發展,積極方面是由探險和遊戲中產生決心,亦即去追求有價值有目的勇氣,消極方面則產生無價值感。

 

4.勤勉對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此期類似佛洛伊德的潛伏期,自六歲至青春期,兒童必須接受學校教育,發展勤勉的德行。

 

如果兒童每完成一件工作時受到鼓勵與嘉勉,就會把興趣從遊玩轉到工作上,提高勤勉的傾向;

 

否則,就視工作為災難,自卑感自然產生。

 

此階段積極方面的發展是勝任(勝任是指完成工作時,能自由運作才智與機敏),消極方面的發展則是自卑無能。

 

5.自我認定對角色混淆(identityvs.roleconfusion)此期有如佛洛伊德的性愛期,約從青春期到二十歲。

 

此期的發展任務在建立自我感,熟悉自身和知道自已將會怎樣生活的感覺,是一種內在的自信,能掌握自己與未來的感覺。

 

此期人格發展的積極面是忠誠,是對真理和同伴的一種確認與持續的支持。

 

若在此期不能發展出自我認定,則產生角色混淆,而對己對人產生不確定感,從而覺得孤獨、空虛、焦慮、不能做決斷。

 

6.友愛親密對孤獨疏離(intimacyvs.isolation)這階段從二十至二十四歲左右,為成年早期。

 

親密是指關心別人,與別人共享,不必擔心失去自我的能力。

 

親密包括性愛關係,也包括友誼,故發展出親近、友誼、合作的機會,彼此互信互愛。

 

此時積極方面的人格發展是愛,受是一種關切和奉獻。

 

反之,不能發展親密感的人便會有孤獨感,不願與朋友建立親密關係,不與別人同甘共苦,因而覺得寂寞、孤獨與疏離。

 

7.生產力充沛對頹廢停滯(generativityvs.stagnation)自二十五到六十五歲。

 

此期是從事生產、生育、照顧下一代的時期。

 

要為人父母、建立自已的事業、關心家庭及下一代、關心社會、做事有計畫有目標,能滿足需要而生活充實。

 

故此時積極的行為表現是關心,關心周遭的人與事務,表現在和別人共享知識和經驗。

 

當生產力減弱、體力不繼時,頹廢感隨之產生,終而停滯。

 

8.統整對絕望(integrityvs.despair)此時已進入老年期,是含飴弄孫回憶往事的時刻。

 

如果很滿意,便有統整的感覺。

 

此時能視過去的有限歲月為整體,能超越結束或失望的感覺。

 

反之,若覺得過去歲月是一串不幸,便是絕望的感覺。

 

此時積極的行為特徵是智慧,而消極的行為則是失望和無意義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7:51 , Processed in 0.1093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