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引蔽習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1:2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引蔽習染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引蔽習染」是清代學者顏元的哲學用語;

 

他認為道德惡的來源是「引蔽習染」,就是說當人受外物引誘,造成理智或情感偏差,積久成習,而變成不健全的人格,才稱為惡。

 

顏元主張人性本善,「性」的表現是「情」,人的情感中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等四種表現,所以可以知道人有仁、義、禮、智等四種善性。

 

人人都有善性,卻有精粗純駁的差別,聖人是人群中善性最充足圓滿的,而常人之性則有所偏倚,不是全體圓滿,而是有些部分較強,有些部分較弱。

 

有些理學家認為人之所以行為不當或作惡,即起因於性的偏蔽。

 

顏元不同意這種觀點;

 

認為惡不能歸因於個人所秉賦的性或氣質,而應歸因於後天的「引蔽習染」。

 

因為不圓滿的性,其內涵仍是仁義禮智等內容。

 

只有當人受到外在不良影響,發展偏差,才會形成「惡」的個性,以「禮」為例,每個人的「性」中都有「禮」這一性質,「禮」的性質較圓滿的人會處處表現得溫文和藹、彬彬有禮,「禮」的性質不圓滿的人,所表現於外的禮節便可能有偏差。

 

偏於柔順的人傾向於忍讓、配合別人,可能會迫於威脅或貪圖利益而過度讓步,甚至流於諂媚;

 

偏於剛強的人,傾向於刻意表現禮儀規矩和排場,可能會因虛榮心,太過注意門面,而流於偽飾。

 

這些「惡」都是「禮」的偏差變形,但和原初的「禮」的心情相去尚不遠。

 

然而若是不加糾正,就會愈陷愈深,逐漸隱蔽原來的善性,而成為習於諂媚或偽飾的性格,原有的「禮」就不見痕跡了。

 

總之,顏元認為人的天生個性無所謂惡,行為的善或惡,端看此行為恰當或不恰當,而習性的善或惡,則視一個人整體的行為方式或習慣是否妥當,不良習性並非天生的,而是因「引蔽習染」而逐漸形成。

 

因此顏元主張:為預防氣質因外在「引蔽習染」而變成「惡」,必須以禮樂來引導個人的行為,讓自己隨時處在禮的規範與樂的涵泳之中,養成良善的行為習慣,且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20:01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