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鬻】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天鬻(ㄩˋ)或天食(ㄙˋ)本意是自然的養育,引申為循自然之理的意思;
見於〔莊子.德充符篇〕。
莊子每好以「天」字表示自然,如「天籟」指自然的聲音,「天刑」指自然的懲罰等等。
「鬻」字同「育」,是養育的意思。
天鬻(即天育)就是自然的供給撫育。
〔德充符〕在論及逍遙物外的聖人境界時說:「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
聖人不謀,惡用知;
不斲,惡用膠;
無喪,惡用德;
不貨,惡用商。
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莊子秉承老子「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一貫宗旨,認為知識是私心智巧萌芽之處,盟約是勉強的約束,德惠是與人相交,有求於人的手段,工藝技巧則是謀利的工具。
然而聖人從不處心積慮地計謀,那裡用得上知識智巧?
德信全備,從未斷斲,那裡用得盟約的膠合?
德省得也,聖人無得亦無失,那裡用得上德惠?
也不從事販售謀利,又那裡用得上謀利的工具?
這裡不謀、不斲、無喪、不貨,都符合自然生養萬物的道理。
自然的養育,也就是自然的供給,既然已從自然得到供給,又那裡用得著使用人為的伎倆呢?
莊子站在自然主義立場,以「自然」(天)與「人為」(人)相對,前者為萬事萬物的本質,判斷價值的標準,後者為虛偽矯作的結果,喪道失德的禍因。
莊子的思想正承自老子的理想自然主義,雖然與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哲人盧梭(JeauJacquesRousseau,1712~1778)的思想相近,如盧梭有「萬物出於自然之手都是善的,一經人手就變惡了」的名言,莊子在〔秋水篇〕也說:「牛馬四足,是謂天;
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
但是細究之下,莊子的自然思想充滿精神主義(spiritualisim)、理想主義(idealism)、與超越主義(transcendantalism)的色彩,而盧梭的自然主義則有更豐富的經驗主義與情緒主義(sentimentalism)的內涵;
二者雖然都從人本主義(humanism)出發,莊子思想較為出世,盧梭終究十分入世,莊子與盧梭的自然思想,可謂貌合神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