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化教勸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21:4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化教勸率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化教勸率」見於邵雍所著〔觀物內篇〕之四,文中說:「盡人之聖者謂之化,盡人之賢者謂之教,盡人之才者謂之勸,盡人之術者謂之率。」

 

文中的「盡,字意思,可以解做「詳究透徹」。

 

依此四句解釋分述如下:「化」是經過詳細研究,徹底明瞭聖者的狀況,變化應用得當。

 

所謂聖者是能「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裡人物。」

 

即是通達道理性命、宇宙萬物、古今事跡的人。

 

這樣的人有變化他人,使合乎「仁」的能力。

 

「教」是詳究透徹,明白人的品格(賢),助長道德的終極發展,使人有禮,則稱為教。

 

「勸」是透徹明白才能,鼓勵才能的鍛鍊,使才能有發揮的機會,並有正當的作用。

 

「率」是深知技術或專長的性質和類別,予以引導磨練,使之適當運用。

 

在上述四句話之前,邵雍還有幾個名辭解釋是:「意也者,盡物之性也。

 

言也者,盡物之情也。

 

象也者,盡物之形也。

 

數也者,盡物之體也。

 

仁也者,盡人之聖也。

 

禮也者,盡人之賢也。

 

義也者,盡人之才也。

 

智也者,盡人之術也。」

 

依此說,「化」是依乎「仁」,「教」依乎「禮」,「勸」合乎「義」,「率」則合乎「智」。

 

化教勸率都在於「用」,即是在於「人為」。

 

但人為(用)與所涉及的物或人(體)在「體用之間」須有變通,正如天道有變一般。

 

這個觀點見於其〔觀物內篇〕之三中所說:「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說卦傳〕第一章中句)。

 

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

 

所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

 

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也。

 

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

 

,後文又說:「天地之道盡於萬物矣,天地萬物之道盡之於人矣,人能知天地萬物之道。」

 

(這幾句中的「盡」字是「終極」的意思。)

 

統觀來說,人是天地萬物之道的終極,人之靈於其他物類,在於「人能知道」。

 

如此人一方面能應用其他物類,一方面又能「提升」自己。

 

人之提升自己,在「化教勸率」。

 

邵雍承襲了傳統對「聖」者的觀念,聖者是至德至道的至高無上的人,這樣的人能「化人」,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多見。

 

好在「賢人」、「才人」、「有術者」,卻可藉「禮」、「義」、「智」的發展和運用,仍然能使物(體)人(用)交合而發生改變,而改變即是天道之常。

 

如果破除對聖者的稀有看法,相信人能「盡物之性」而合乎「道」,能「盡物之情」而合乎「德」,能「盡物之形」而合乎「功」,能「盡物之體」而合乎「力」,則「化教勸率」就可與「道德功力」合而為一了。

 

如邵雍在〔觀物內篇〕之五中所說:「善化天下者,止於盡道而已,善教大下者,止於盡德而已。

 

善勸天下者,止於盡功而已。

 

善率天下者,止於盡力而已。」

 

但邵雍是以政治領袖來印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3 03:16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