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21:36: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分」在荀子的思想體系中,是一種重要的概念,他的理想是在締造一個禮治社會,而「分」就是建立禮治社會的必要條件。

 

荀子說:「分均則不偏,執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

 

又認為「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

 

為了避免爭亂貧敝,「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

 

荀子以為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他所嚮往的理想社會,是一個有等差有秩序的社會,以便於事務的有效運作。

 

「分」的功能在使貴賤有差,長幼有序,貧富智愚各有所宜。

 

消極之意義在使人守分守序,不相爭奪;

 

積極之意義在分工分職,增進福祉。

 

所以荀子肯切地說:「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人類必須營群居生活,在群居生活中,「分」有其必須,所以荀子提出了「明分使群」的理念。

 

他說:「離居不相待則窮,群居而無分則爭,窮者患也;

 

爭者禍也;

 

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

 

於是主張以禮治國,依禮而定分,使人盡其才,各司其職,又各有應得之「分」(ㄈㄣˋ)。

 

「分」可歸為二大類:一為倫常之分:係依據血緣、婚姻而定,如父子、兄弟等,這是天生的,非人力所能改變。

 

二為社會地位之分:荀子主張依個人的品德、學問、才能等條件來分。

 

他說:「上賢使之為三公,次賢使之為諸侯,下賢使之為士大夫。」

 

又說:「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社會的地位既是依據個人所能貢獻的來分,就必須打破傳統的封建世襲制度。

 

因而說:「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

 

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

 

人的社會地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每一個人要靠能力取得適合能力的位置。

 

荀子不僅主張社會要有「分」,並強調天人之分。

 

他說:「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是荀子認為天有天職,人有人職,人固不能與天爭職,也不必仰賴於天。

 

荀子以為天只是個自然的本體,不能「降禍賜福」。

 

天顯現出來的,只是春夏秋冬的自然運行,或風雨陰晴的自然變化。

 

人最重要的是順應天道而行,依時令而作來求福,福禍皆人自取,與天毫無關係。

 

天人既分,天就不具任何權威,人不必畏天,或祈天降福,而應該善盡己能,自求福祉。

 

荀子的「天人之分」思想,強調人之自主性,破除災異來自天譴之迷信,在先秦諸子之學說中,可謂別具卓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11:37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