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 Introspec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一個人對自己內心此刻所處狀態和活動歷程的察覺即為「內省」。
洛克(JohnLocke,1632~1704)用反省(reflection)表示注意自己內心的活動,也稱內感(innersense)或內在知覺(innerperception)。
內省與回想(retrospection)不同。
回想是對已發生過的心理狀態及活動的回憶。
內省是對當前或不久之前的心理狀況的觀察。
有些理論家將內省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對內心當前進行的心理活動的觀察,後一階段是對內心所進行的心理活動觀察後,對所觀察的心理活動的了解與認識;
前一階段是內省活動本身,後一階段則可稱為「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
經驗主義的支持者認為我們是透過內省來認識各種心理活動。
在哲學的討論中,有關內省的議題常集中在下列幾方面。
第一,內省活動是否會發生。
持肯定答案的學者認為內省是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心理活動,但反對者則認為內省活動並不會真正發生。
如孔德(A.Cornte,1798~1857)認為假如內省活動真的發生,就表示人可以一分為二,但這是荒謬的,因為人是一個整體而不能分割的;
行為主義者和唯物論者則認為假如內省活動存在,就表示人有一內省的器官在運作,但這樣的器官不可能存在,故內省的活動無由產生。
這兩種說法似乎部否定了人之自知的可能性。
第二,由內省活動所生的對內心狀態的認識是否絕對正確。
持肯定立場的學者認為我們對於自己當前的經驗的認識不可能有誤;
但有些學者則認為即使對當前的經驗,方可能有錯誤的認知。
第三,內省活動究竟如何產生。
經驗主義者認為由內省可以了解內心的各種狀態及產生各種心理狀態的概念,根據這種看法,概念的產生是內省活動的結果。
但理性主義者則認為內省活動在進行之前,進行內省活動的個人已經對個人內心的狀態有所認識,否則便無由認知或察覺內心的狀態,根據此說,內省活動是個人運用其已具備概念的結果。
在心理學進入科學的探討之前,對心理狀況和心理活動歷程都是依靠內省,或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應用別人內省的說明。
待進入科學境界後,認為內省所根據的都是「主觀材料」,內省無法用客觀方法觀察,因而內省已不再受到重視。
但在自我心理學出現後,多數研究資料,仍然要憑藉自我報告(self-report)的內容,在發現有效的工具來觀察心理活動之前,內省可能無法完全棄而不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