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元好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21:0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元好問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元好問,金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字裕之,號遺山。

 

七歲能詩,年十有四,從陵川郝晉卿學,不事舉業,淹貫經傳百家,六年而有成。

 

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登第,累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

 

著有〔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機〕一卷、〔詩文自警〕十卷,均佚不傳。

 

今所傳者有〔中州集〕十卷、〔遺山先生全集〕四十巷。

 

郝經撰〔元遺山先生墓誌銘〕,謂其詩上薄風雅,中規李、杜,粹然一出於正。

 

在亡金諸多土大夫中,以元好問為中堅的儒士,所表現的經世救世精神,以及對保全中原傳統文化的貢獻,姚從吾在〔大陸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三期中,曾撰文以記其事。

 

姚文指出:「他們眼見金朝亡了,新朝的國勢猶未穩定,不得已,只有一方面會集志同道合的人,聚徒講學於封龍山(元好問、張德輝、李治稱為封龍山三老,後二人於〔元史〕卷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三有傳),以期學業有所繼續;

 

一方面運用種種方式,隨機應變去說服蒙古新朝,稍稍挽救了金、元之際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中原傳統文化所遭遇的劫運。

 

元好問在〔寄中書耶律公書〕中,一口氣就推薦了五十四位所謂『王民之秀,有用於世』的亡金學人,無形中他們已結成了一個團體,而把元好問看作他們之間的首領。」

 

姚文中又指出:「一二五一年,張德輝在和林說服忽必烈,使他信奉孔子,使他心悅誠服任用漢人。

 

仔細推究起來,這一計畫的見諸實行,實在都以元好問為發動的中心;

 

他們一週機緣,即極力薦舉人才,互相援引,以實現他們得君行道,保存傳統文化之抱負。」

 

我們再看元好問北渡以後,一意結交漢軍諸侯及蒙古王朝新貴,影響東平嚴氏父子,建立興學大業諸裏,表面看來,固然可以把元好問看作是一個奔競朝貴,急於事功的功名之士,但我們若從其〔外家別業上梁文〕中所云:「上書宰相,試微軀於萬仞不測之淵,喋血京師,保百族於群盜垂涎之口。

 

皇天后土,實聞存趙之謀,枯木死灰,無復哭秦之淚。」

 

及其所作「神龍失水困蜉蝣,一舸倉皇入宋州」(〔衛州感事〕)、「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計哭秦廷」(〔壬辰東狩〕)等充滿故國之思的詩句,未嘗不可把以上諸事看作是元好問另有因緣,別有用心。

 

所以元好問的學主郝經在〔元遺山先生墓誌銘〕中贊曰:「方吾道壞爛,先生獨能挽而救之,揭光於天,俾學者歸仰,識詩文之正,而傳其命脈;

 

繫而不絕,其有功於世,又大也。

 

每以著作自任,為人所阻,先生曰:『不可使一代之美,泯而不聞。

 

』乃為〔中州集〕百餘卷,又為〔金源君臣言行錄〕,於是雜錄近事世事一百餘萬言,書未就卒,嗚乎,先生可謂忠矣。」

 

就以上他發抒故國之思的詩句來看,郝經墓誌銘中所言,當非溢美之辭。

 

余謙〔遺山集〕序中指出,「崔立之變,駢首死難者不可勝紀,遺山巋然獨存。

 

金亡,晦道林莽,日課一詩,寒暑不易。」

 

元氏精研史學,有經世救世之志而獨以詩鳴。

 

當時一般讀書人喜歡吟詩,以之附庸風雅,而遺山之唱詩,則係傷心人別有懷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3 07:2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