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事中說】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中事中說,亦作「忠事」「忠說」,指合於道理、忠誠信實的言語行事;
與之相對的是不合道理、包藏禍心的言行,也就是「姦事」、「姦說」,均見於〔荀子.儒效〕,其中說:「凡事行,有益於理者立之,無益於理者廢之,夫是之謂申事;
凡知說,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
事行失中謂之姦事,如說失中謂之姦道。
姦事姦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
也就是說有益於理的事就去做,不合理的就不做,可說是行事合當;
有益理的就去做,不合理的就予以捨棄,是說合當。
行事言語失去中道,就是姦事姦道,是治世所不取,亂世始採用的作法。
荀子認為有德君子為政時首應謹言慎行,所為「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言行稍有不慎,足以招災速禍。
其次則當善於分辨「中事」、「中說」與「姦事」、「姦說」,若能進忠退姦,則可善治天下,如〔非相〕中說:「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義,謂之姦言;
雖辯,君子不聽」;
〔非十二子〕中說:「故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姦事;
勞智而不律先王謂之姦心;
辯說譬喻,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姦說」;
〔致士〕中進而提出:「則姦言、姦說、姦事、姦謀、姦譽、姦愬,莫之試也;
忠言、忠說、忠事、忠謀、忠譽、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盡(對君上盡忠)矣」,皆以不合理(即不合禮義)、不得當(不符中道)的言語行事均包藏禍心,是有德君子必須小心辨別、謹慎避免者;
唯有合理得當的言語行事,才可施行採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