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9:3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朽

 

Immortal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不朽是專就人而言,意謂「人死而不亡」,也就是說一個人因死亡而軀體腐朽(mortal),失去生命現象,實際上「生命本體」卻未消滅或消失,反而可以永遠存在。

 

因此英文「immortal」一辭,可譯作不朽,也可譯為「永生」。

 

「不朽」一辭在中西哲學中,各有不同意義。

 

中國俗諺說:「自古有生必有死」,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三段論例說中,便以「凡人皆有死」為大前提,即是自古以來,無分中西,人類都看到了一種共同事實,便是每個人無論壽命長短,最後必然以「死亡」做為終結。

 

這可能是人類「並不喜歡」的一項事實,卻又無法避免,於是哲學家設想人可能死而不亡,因而找出支持這個想法的「說詞」,便成為「不朽」或「永生」的概念。

 

先就中國的概念來看,〔禮記.祭義〕中說:「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骨肉斃于下,陰為野土;

 

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意思是說,凡有生命之物,必然會死,這裡眾生指人,人必然會死;

 

死了以後歸於大地,便稱為「鬼」。

 

再就軀體來說,屍骨腐化,物質部分逐漸融入土中,是可見的現象,但是其中還有一部分「氣」是感官不容易見到的,則上升而露出「光」明,稱為「焄蒿」(焄同薰,指有熱;

 

蒿為氣蒸出的樣子),有使人悚懼的作用,這一部分是物的「精華」,稱之為「神」。

 

由是在中國傳統思想中,便成了鬼神永遠存在而不死的觀念。

 

把這種觀念放在對自己最親密的人身上,首先當然是父母,在父母死後,「相信」他們並未完全滅亡,其鬼神永遠存在,於是建立了尊親祭祖的禮儀和風俗;

 

而在另一面,個人精神不朽和永生的觀念,成了中華文化傳統的中心思想。

 

也就是以人死不亡,人能以「子孫綿延」為血胤永續的不朽,以個人在道德、思想、事功的偉大成就而不朽,所謂「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在〔左傳.襄公二十二年〕,魯國使者叔孫豹到晉國訪問,范宣子問:「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意?」

 

叔孫豹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

 

此之謂三不朽,即是中國對「不朽」的看法,已經進入人文,而不止著眼於「人」一方面了。

 

西方的不朽或永生的觀點,或者託諸於靈魂,或者指稱形式,或者說是智慧,或者說是理性,同樣的在解釋人死而不亡的觀點。

 

可從早期希臘哲學家的說法來看。

 

西方最早認為人有永生的,見於柏拉圖(Plato,427~347B.C.)的〔對話錄〕中〔自辯〕(Apology)與〔費多〕(Phaedo)。

 

希臘人普遍認為在回答我們(人)是「誰」的問題時,答案應該是「我們的靈魂」。

 

言外之意是,語言中的我們或「人」,所指的不是有外在軀體的形象,因為這不是「真實」的「我」或「人」;

 

在柏拉圖的觀念裡,人的軀體和現象世界的事物一般,只是一件複製品,「真本」是在理念世界,即是靈魂;

 

軀體人有死,是現象,理念人「無死」,才是「本體」,從這一方面看,柏拉圖認為靈魂是不朽或永生。

 

另一方面,柏拉圖把人的軀體看做為靈魂的「臨時寄存處」,軀體死亡猶如一所頹廢的房子,可以棄去而另覓安身之處,所以人死而靈魂仍然存在,故而要說「我」是「誰」時,所指的不是這個有時會死的「軀體人」,而應該是那個不朽的靈魂。

 

柏拉圖另一個靈魂不朽的說法是,人的靈魂在尚未投胎之前,曾在理念界學習過,因而本有許多理念知識。

 

投胎之後,忘失了理念,直到有適當的機會追憶,才重行回憶起理念之知。

 

知識的回憶之所以可能,就在於靈魂保留了前世(今生之前)或真理世界的資料。

 

靈魂的認知作用與軀體的感覺功能迥然不同。

 

正如感覺的對象如桌椅用物會腐敗分解,軀體也同樣會腐敗分解;

 

而靈魂認知的對象理念永恆純粹,靈魂也一樣永恆純粹。

 

亞里斯多德在其〔論心靈〕(DeAnima)中主張,理性靈魂永遠不朽,和職司感覺的動物魂與職司滋養的植物魂的不同,是在人死後能存在於軀體之外。

 

能知能想,或可稱之為「純智」(pureintellect),意在指靈魂的不朽部分。

 

聖多瑪斯阿奎納(St.ThomasAquinas,1225~1274)身為教父,當然篤信基督教義,承認靈魂有永生之說,視靈魂為本體,不必具有「物性」,卻能知物,即是靈魂的作用,因而也稱這種作用為「智慧」(intellect)。

 

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的哲學觀點,本已將「心」和「物」分離,從而設想在「心」的系統中,有一個生命理性靈魂,主宰機械性軀體的活動,因而這項主宰必須有「知」的作用。

 

由此推斷凡是不能見於軀體的,應該歸諸於靈魂,而靈魂的存在,可以證諸「思想活動」。

 

於是確定所有完美的實在都有其先在的「因」,也就是說,思想的存在,出自於「先在」的靈魂,由此推衍,靈魂既然先軀體而存在,必然不會因軀體死亡而腐朽,等於靈魂可以永生。

 

西方近代以前的靈魂說原是哲學家的論點之一,屬於哲學領域,到心理學形成一門獨立科學後,只收入於心理學史之中,因為靈魂無從用科學方法研究,唯近年「超心理學」出現,從收集一些事實經驗,認為靈魂存在「或者」也是一個「可能」,但短期間難有確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14:29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