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式訓練】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明治訓練」創始於一八八○年的蘇格蘭,於一九○三年傳播到大英帝國;
是指員工於一段時間在企業內進行實務性工作,另一段時間則在專業教育訓練機關,接受理論為主的教學,如此工作、訓練、工作等,不斷延續,以求兩者相互印證的效果,達到相輔相成,亦稱輪調式訓練或交替式訓練。
目前職業教育實施中的學校與工廠間的建教合作方式,即是一種典型的三明治式訓練。
甲乙兩班建教合作學生,甲班在工廠實習,乙班則在學校上課;
一段時間後(每隔一週或幾週或幾個月),甲班回學校上課,乙班則輪調至工廠實習,如此交替輪換。
其優點為:學校與工廠合作,學校的理論課程與工廠的技能學習,在不同階段間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工廠的一套訓練設施,可以訓練二倍的人數。
而且學生可以獲得理論與實際的整合。
但不同階段間的課程安排,即理論課程與技能實習分別在不同時間與地點實施,兩者的配合較難臻於理想。
我國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九月由省立沙鹿高工開始試辦「輪調式建教合作」;
此種建教合作教育實驗係在教育廳督導下,由省立沙鹿高工、工業職業訓練協會、三光電機廠及東正鐵工廠等四個機構合辦,招收機工科二班學生八十名;
其辦法如下:1.依工廠需要決定人數,由學校招考國中畢業生或同等學歷青年,工廠主持口試,錄取後予以雇用,學校負責普通及相關學科之教學,工廠則負責技能訓練。
2.訓練期間為三年,學校與工廠各占一半時間(每年僅放寒暑假各一週),均在白天正常工作時間內實施。
3.將學生分為兩班,一班在工廠接受技能訓練,另一班則在學校接受理論課程訓練,兩者定期實施輪調(輪調期限由廠校協商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工廠中技能訓練亦應依計畫輪換工作崗位。
4.由合作廠校選派代表組成建教合作小組,負責此項訓練之計畫、執行及考核事項。
5.訓練期滿學科及技能訓練成績及格者,由學校發給高職畢業證書。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