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恕之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8:0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恕之本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恕之本見於〔孔子家語.三恕〕;

 

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

 

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

 

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

 

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這段文字中孔子列舉了三項不合乎恕的狀況,說士要明於三恕之本,才能端正自身,而三恕之本是什麼,應該詳審明白。

 

〔論語.衛靈篇〕中有段話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所不願意或不喜歡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去,是「恕」字最確切的定義,就是對人要應用「以己度人」的方式,將心比心,人和人都是一樣的。

 

就上文三項「非恕」來看,以親子為例而言,為人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以孝來回報,但如果自己不孝順父母,就是他這個為人子女者不能設身處地的體會父母的心意,就是缺少「恕」的工夫;

 

只希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己,就變成只有「一方面」的要求,不知「反轉應用」,和「恕」就更背道而馳了。

 

所以孔子稱之為「非恕」。

 

在人和人的關係中,有很多事例是一個人兼有兩種身分,可以互相對照,如一個人有父母,也有子女,自己對父母不盡為子女的義務,卻要求子女對自己孝順,就成了只順著自己的意思,要求別人;

 

全然不想別人也有期望於「我」的地方,是在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當然不會設身處地的以已度人。

 

孔子說「非恕」的事例,教人尋找「恕之本」,就是要人時時反躬自問,是否把「己所不欲者,加到了別人身上」,然後可以反轉過來,也要把「己所欲者,施諸於人」。

 

這句話可以終身奉行,因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經常和別人來往,幾乎時刻都離不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3 07: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