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綱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7:5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綱領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綱領」是指[大學]開宗明義所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者。

 

明明德,前一「明」字是動詞,是指修明之意;

 

後一「明」字為形容詞,即靈明之意。

 

明明德的意思是修明天賦的靈明之意,也可說是將人性中潛伏的善端加以擴充發揚的意思。

 

親民,依程伊川的說法,當作「新民」解;

 

朱熹引用程子之言,謂「新」的意思是革其舊的意思,也是除舊布新的意思。

 

王陽明則以為「親」字,仍應依古本作「親」字義,所謂親民,就是親近人民、愛護人民,也就是孟子所說的「親親仁民」的意思。

 

綜上所述,[大學]之道,首先要擴充發揚人性中的靈明之德,其次要做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達到親親而後仁民,仁民而後愛物的地步。

 

至於第三步「止於至善」,是要實現人生最高的理想,推進到「至善」之境域,也就是達到與「天」相契合,在「帝」左右的境界。

 

近代思想家熊十力說:「三綱領實是一事;

 

一事者,明明德是也。

 

而析言以三者,義有獨重,不得不從明明德中,別出言之。」

 

這是指三綱領相互關聯,義有獨重,也就是說,我們固然要注重各綱目的重點,但對明明德此一綱領要特別重視。

 

[大學]三綱領具體呈現儒家哲學的精要,析而言之,「明明德」著重人生哲學,要修明人之所以為人之本性;

 

「親民」著重政治哲學,係明明德後,更要以身作則,推己及人;

 

「止於至善」則著重本體哲學,要使人類達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境地,即「至善」之境。

 

[傳習錄]載王陽明之言說:「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又在[大學問]中方說:「至善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

 

又說:「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於外,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於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離決裂,錯雜紛紜,而莫知有一定之向。

 

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於外,別志有定向,而無支離決裂錯雜紛紜之患矣,無支離決裂錯雜紛紜之患,則心不妄動,而能靜矣。

 

心不妄動而能靜,則其日用之間,從容閒暇,而能安矣。

 

能安,則凡一念之發,一事之感,其至善乎?

 

其非至善乎?

 

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詳審精察之,而能慮矣。

 

能慮,則擇之無不精,處之無不當,而至善於是乎可得矣。」

 

由此可知,[大學]三綱領的主要意義,在於指陳人格的修養,是要把握現實人格以求實現理想人格,而此種理想人格的實現,必須由人倫日用中實踐驗證而得。

 

另蔣公中正在所著[大學之道]一書中,將「止於至善」解釋為精益求精,擇善固執。

 

精益求精,就是善更求善,以求至乎其極的意思;

 

擇善固執,就是知其所正的意思。

 

與王陽明所講的從現實人格以求達到理想人格的意思有相通之處。

 

再者「止」於「至善」,也就是莊子的上於造物者(至善)遊(止)的境地,也就是與有位格的「天」相「契合」,所謂「天人合一」的境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01:5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