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大帝(軒轅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7:5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大帝(軒轅教)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大帝是軒轅教所指的帝堯、帝舜與帝禹。

 

黃帝升化二百四十二年,帝堯即位,適值環球海平面水位變遷,我國大陸亦洪水氾濫,禽獸繁殖,五穀不登,天降帝堯、帝舜、帝禹三聖人,治水救災,凡六十年,終於化禍害成大利。

 

帝位之繼承,帝堯本於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之誠,謹在祭天大典中,禱告昊天上帝,禪讓帝位予舜。

 

自是唐堯而虞舜而夏禹,創立民族優良傳統。

 

唐建都平陽,虞都蒲坂,夏都安邑,都在河東;

 

功業道德,一脈相承,連貫一體。

 

太史公曰:「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

 

羲農黃帝諸聖,先後創業,至堯舜,則為禮文化之所自始。」

 

中國古來文教,以禮樂為方法,而中道為目標;

 

中庸乃是從和諧中求均衡,從均衡中求進步,中庸道德,儒家以為起自堯舜,國父說:「孔子刪書,斷自唐堯。

 

唐虞的時侯,堯天雍日,極太平之盛治,人民享極大平等自由的幸福。」

 

民國十三年有個俄國革命家到粵,請問國父:「你的革命思想基礎是甚麼?」

 

國父答道:「中國有一個正統的道德思想,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至孔子,我的思想,就是繼承這一個正統的道德思想,來發揚光大的。」

 

帝堯為帝嚳之子,母祁氏,生於丹陵。

 

帝嚳崩,異母兄摯即位,九年無善政,帝堯年二十,起而代之,建都平陽,國號曰唐。

 

時天下洪水氾濫,命共治理,失敗,四岳薦崇伯縣繼之,用堵塞法治洪,九年無成,被黜,而命之鯀子司空禹,禹改用疏導,終得以大功告成。

 

帝堯設官分職,任重要官職者二十二人,其中,舜任司徒(民政),禹任司空(經濟),用人得當,各勝其任。

 

[尚書.益稷]曰:「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論語])帝堯在位百年,陶器創制大為進步,彩陶形制樣多,且有用陶磨轉者,而火候多異,橙紅灰素,精美絕倫稱號陶唐陶器可有儲水挑運之用,幫助農耕,擇地而生活。

 

帝堯首創觀象授時,定頒曆法,為國家主要政典。

 

[論語]載:「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

 

帝舜亦以是命帝禹。

 

古聖皆明易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繫辭下]曰:「黃帝、堯、舜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明之,使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變通久之心法為「中」,堯之言曰:「允執厥中。」

 

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力爭上游,使民不倦,是謂「中庸」,即合情合理合法,俾能適應環境,創造時代。

 

帝堯即位七十年,德政清平,比隆伏羲,乃命帝舜權行天子之政,以娥皇、女英二女妻之,經二十八年,帝堯取法乎天,本大公至正精神,謹行祭天大典中,禱告昊天上帝,宣布讓位帝舜,名為禪讓。

 

帝堯在位百年,後世祝壽之辭,咸稱堯齡。

 

帝堯崩,民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帝堯。

 

帝堯都平陽,襟帶河汾,歿後葬於此。

 

今臨汾縣東三十里,有堯陵,稱東原,俗稱神林,前有座廟,正殿祀堯,右重華殿祀舜,左文命殿祀禹,名三聖殿。

 

帝舜其父遷居河中,生舜姚壚,姓姚。

 

役象耕于歷山,又名虞山,有虞氏之名,由於此;

 

帝舜從事陶業於河濱,位於黃河東岸,年二十以孝聞,三十歲時,帝堯選為女婿,由娥皇、女英二女朝夕觀察,三年而肯定為賢能,請其攝政,長達二十八年,方受禪讓即帝位。

 

都於蒲城,控制關河、山川要會。

 

相傳制禮作樂,創始于堯舜之世。

 

禮者由人起,是一種精神修養;

 

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禮是為發揚人性,提高人格而設的。

 

樂者人情之所不免,致樂以治心;

 

禮者為異,異則相敬,為天地之序,天之與人,有以相通。

 

王者功成作樂,樂至則無怨,治定制禮,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

 

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聖明之主,制禮作樂,禮樂文明其目的在達到合情合理,適時適所的中庸之道。

 

太史公曰:「堯舜之盛,禮樂作焉。」

 

禮樂使人心成為道心,禮樂為人道之極,綜合異同,合情合理,適時適所,道心微妙,帝舜之心傳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中庸之道與道統之說,數千年來流傳至今。

 

帝舜勤儉,不矜伐,告禹云:「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又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孟子推崇帝舜有謂:「大舜之所以為大者,善與人同,樂取諸人以為善,閱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

 

帝舜在位五十年,百歲還巡地方,崩于蒼梧之野;

 

史記稱葬于九疑,是為零陵,即今湖南省寧遠縣九疑山,陵廟在蕭詔峰下,名曰永陵,清代載于祀典。

 

帝禹姓姒,父鯀為崇伯,帝舜以其治水無功,勞民傷財,殺之而用禹;

 

帝禹知帝舜無私,故受命而不辭,帝舜明帝禹知己之至公,用之無疑。

 

帝禹鑑於築堤堵水之法,徹底失敗,乃研究天下山脈、地形、水流,改變治理方法,從疏導水勢著手,以疏、分流、濬、排沙。

 

導者,改善舊水道;

 

引者,新闢水道,引水入海;

 

又加上溝渠制度,形成水道網。

 

水行地中,脈絡舒暢。

 

治水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胼手胝足,櫛風沐雨,寸陰是寶,躬行實踐,全功告成,改造洪水災害,為便利航運,更由於水利系統之建設,農田獲得灌溉,開始有水稻的播種收成。

 

孔子曰:「禹,吾無間然矣!

 

……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帝禹治水成功,其於帝舜為盡忠,其於父親為盡孝,[國語.魯語]云:「禹能以德修鯀之功。」

 

忠於民族者,正是大孝。

 

夏道尚忠,忠於國家民族之謂。

 

帝禹都安邑,居河東區域之中心,堯都平陽在其北,舜都蒲坂在其西,此區域古稱大夏,即夏代初興本土;

 

水禍除後,諸多新政。

 

帝禹手定神州版圖,發明區域觀念,至為偉大;

 

全國畫分為九州是: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

 

帝禹首將中央對地方,明定賦稅、土地、人民的關係,禹貢曰:「成賦中邦,錫土姓。」

 

作:「中國,錫土姓。」

 

邦國為同義語,中國國名,自此沿用至今。

 

帝禹最注重忠孝等民族道德的培養,透過禮樂而普遍於民眾;

 

其觀於天、利於地、益於民者,為最合理的曆法,制定頒布,孔子便主張:「行夏之時。」

 

今稱夏曆、農曆、陰曆,仍盛行於民間。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3 11:17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