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知半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6:3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知半解

 

CongnitiveHeuristic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人類以理性動物自許,認為靠著與生俱來的智慧,可以認識周遭人、事、物,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社會心理學中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theory)就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科學家,對別人的行為或表現的原因好奇、觀察、分析、比較且驟下斷語。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人能即時處理的認識訊息有限,為避免過分操心或增加處理的效率,常用簡略的認識作用或「信手捻來的法則」(rulesofthumb),處理有關人、事、物的訊息。

 

這是一種「認識吝薔鬼模式」(cognitivemisermodel),常犯「偷懶」式認識作用,就是一知半解。

 

社會心理學家探討的一知半解有:(1)類型代表(representativeness):即判斷對方的類型時,根據與典型的相似度下判斷。

 

如在校園看到穿運動服且皮膚黝黑的男老師,通常猜他是體育老師或生活輔導組長。

 

這種判斷雖也不無道理,卻可能忽略了其他情況,犯了忽略「基本數據誤差」(base-ratefallacy)。

 

(2)手頭記憶(availability):憑臨時記憶或粗略思考所及,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如偶然飛機失事,便誤認飛機是最危險的交通工具,忘了機車事故頻率更高。

 

因而造成「誤信效應」(falseconsensuseffect)。

 

(3)引導作用(priming):即刻收到的訊息,影響相關的回憶,即據以判斷。

 

如剛看過恐怖電影的人,走進黑漆漆的巷弄會害怕。

 

其他的一知半解如定錨作用(anchoring),指受先前事件的誤導;

 

框架作用(framing),指受主題鋪陳方式影響;

 

模擬作用(simulation),指受想像可能狀況的影響,這些都使人不假深思,妄下判斷,造成一知半解的情形。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20:44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