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鐸,安東尼】 Tudor,Antony(1908-1987)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人名。
英國芭蕾舞者及編舞家,原名威廉.庫克(WilliamCook),他生於倫敦,以他的家庭背景及公証人的職務,根本和舞蹈藝術搭不上關係,直到有天,他在狄亞格烈夫舞團(CompagniedeDiaghilev)看了安娜.帕芙洛娃(AnnePavlova)的演出後,對他往後的生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毅然地以十九歲之齡才走向舞蹈天地。
都鐸最初隨瑪麗.藍貝爾(MarieRambert)學舞,接著受教於波爾.阿蓋爾(PearlArgyle),哈羅德.藤訥(HaroldTurner)及瑪格利特.克瑞斯柯(MargaretCraske)等人門下。
1930年加入藍貝爾芭蕾舞團,擔任芭蕾俱樂部(BalletClub)秘書,舞台監督及舞者,演出弗烈德力克.阿胥頓(FrederickAshton)所編的《門面》(Façade,1931),《伯利君主》(TheLordofBurleigh,1931)及《約會》(LesRendez-vous,1933),接著演出他自己所編的《交叉襪帶》(Cross-Garter´d),《李西思塔達》(Lysistrata,1932)及《行星》(ThePlanets,1934)等舞劇。
兩年後被聘到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VicWellsBallet),演出《嘉年華會芭蕾舞》(LeBalletCarnaval),《創世紀》(LaCréationduMonde)等舞劇。
至於編舞方面,他改編了《卡門》(Carmen)及《浮士德》(Faust)。
1938年他成立自己的倫敦芭蕾舞團(LeLondonBallet),和美國舞者阿妮葉斯.德.米勒(AgnesdeMille)合作,開始編創歌劇中的舞蹈部份。
1940年移民到美國,在新芭蕾劇院(TheNewBalletTheatre)英國部門當主任,沒多久舞團的三個部門合併為一個部門,他成為舞團首席編舞家。
他這個時期的作品以心理衝突為主題,編了《火柱》(PillarofFire,1942),《暗流》(Undertow,1945)等舞劇。
在舞團停止演出的一段期間,他和團員哈弗.廉(HughLaing),戴安娜.亞當斯(DianaAdams)及諾哈.凱(NoraKaye)脫隊,投靠到紐約市立芭蕾舞團(TheNewYorkCityBallet),雖然在此舞團他改編了兩部作品:《茶花女》(LadyoftheCamillias,1951)及《榮光》(LaGloire,1952),但是他和該團團員缺乏共識,只好將其主要的作品都讓隨他而來的老同事演出。
隨後他也陸續的為瑞典皇家芭蕾舞團(theRoyalSwedishBallet,1948-1949,1963),他在茱莉亞學院(theJuilliardSchool)的學生及大都會歌劇芭蕾舞團(theMetropolitanOperaBallet)編舞。
他在美國待了將近四十年,所以他的作品在美國非常具有影響力,大致上我們可將他的特別風格分成兩個要點,第一:就是採用戲劇的手勢於舞蹈中,雖然他不是唯一採用此方法的編舞家,但是他的別具慧心對芭蕾舞劇院帶來相當重要的影響。
第二:就是運用現代的心理學理論及肖像於表演中。
所以他對芭蕾舞的影響就如同瑪莎.葛蘭姆(MarthaGraham)對傳統的現代舞的影響一樣重要。
他的代表作有《晦暗的悲歌》(DarkElegies),《丁香園》(JardinauxLilas),《艾貝下凡》(LaDescented´Hébé),《卡斯特和波路克斯》(CastoretPollus),《慶典表演》(GalaPerformance),《巴黎的審判》(LeJugementdeParis)及《微亮》(DimLustre)等舞劇。
都鐸也在倫敦從事戲劇及電影的工作,他曾為西區音樂、話劇界及藍貝爾舞者,在一部早期的有聲電影《在修道院花園》(InaMonasteryGarden)中編舞。
從1937年到1939年為電視界大量編創歌舞劇,特別是英國廣播電視台(BBC-TV)。
他被公認為英國最偉大的編舞家之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