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布布的;祈禱小米豐收歌】 Pasibutbut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歌舞名。
臺灣原住民布農族(Bunun)之儀式歌舞曲。
早期該族世代居住於中央山脈一帶,為東南亞族群中居住地海拔最高者(約一千至二千三百公尺高處),現大多定居於南投、花蓮、台東、高雄等縣。
過去以小米為其主食,巴西布布的(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只能在祈天神賜福與豐收的「栗播種祭」中才能歌唱。
今已演變在各種祭典中出現;
如三月「除草祭」、七月「小米收穫祭」、十一、十二月的「小米播種祭」(亦稱栗播種祭),及一年中最重要之祭典「打耳祭」〔見射耳祭(布農族MaLa-Hodaigian)〕。
該歌曲於1943年首度為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於台東縣鳳山群□壟山社(今海端鄉崁頂村)所發現並記錄。
1952年將錄音寄至聯合國文化組織「Unesco」,其特殊合聲唱法震撼了國際民族音樂學界,認為在世界其他原住民族中沒有類似者。
過去布農族規定參加該歌曲儀式者須為當年中最聖清的成年男子(未遭遇災害、平順幸福者),參加人數成雙;
八、十二或廿四人等。
他們圍成一個圓圈,雙手側開相隔一人,於其背後左右與他人相牽手,步伐僅以走步,隨歌聲的變化緩緩向反時針方向繞行。
合唱首先由一位領導者先領唱,其餘分為三部合聲。
領唱者輕噘著嘴半閉著眼,以低小聲音發出「喔……」音,繼之以約半音符徐徐上升,三部合聲者以小三度、大三度,完全四度和五度之協和音一波又一波和聲加入並隨之上昇,音樂漸大聲,唱者頭部也隨之慢慢抬起。
聲音由弱而強由小而大,聲音響亮,沒有歌詞僅以喔……聲;
直到領唱者聲域達最高時合唱即告中止。
他們相信如此不停的努力合聲唱歌,可與天神溝通而達到祈福目的,是極為莊嚴而簡單的歌舞儀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