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人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02:3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人舞

 

Pasdequatre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舞名。

 

純舞蹈小品集。

 

裴洛堤(JulesJosephPerrot,1810-1882)編舞,普尼(CesarePugni,1805-1870)作曲,首演於1845年7月12倫敦女王陛下劇院(HerMajesty´sTheatre)。

 

為多段純舞蹈的組合,沒有劇情的作品,由四位風格截然不同的浪漫芭蕾伶娜,著白色長紗裙,靜止在台上的畫面開始;

 

首先相互行禮,然後每個人輪替表演一段獨舞,依序為葛蘭(LucileGrahn,1819-1907)、葛麗絲(CarlottaGrisi,1819-1899)、塞莉特(FannyCerrito,1817-1909)及塔伊歐尼(MarieTaglioni,1804-1884),最後集合跳一段四人舞,結束之前再次聚集,擺了一個亮麗纖美的傳世畫面,我們可以從夏隆(A.Chalon)的石印畫片中,咀嚼其絕美風華。

 

本小品集呈現四位當時最傑出女舞星的個人才情,以相互較量的方式,儀式化的炫耀,將發展了三百多年,學院舞蹈的成就展現出來,如同音樂中的美聲唱法及弦樂中的卓絕指法,它展示了藝術語言的超凡領域及堅毅韌性是如此的輝煌剔透。

 

扮演的角色都是仙女與精靈;

 

當時,四個人的舞台成就都已達巔峰,這次更以特技式的表演手法來印証各自的藝術造詣。

 

嚴格的說,《四人舞》是舞蹈史上第一支「抽象芭蕾」,舞作重點全放在展現學院舞蹈的藝術美學。

 

浪漫舞蹈時代是個女舞星馬首是瞻的年代,早在策劃《巴里斯的評判》(TheJudgementofParis,1846)舞劇之前,編舞者即計劃將塔伊歐尼、塞莉特與愛斯勒(FannyElssler,1810-1884)等三位超級舞星擺在一起,同台較勁,可惜並未實現;

 

1843年幹練的女王陛下劇院經理倫里(BenjaminLumley),就成功的讓愛斯勒與塞莉特兩人跳了一段雙人舞;

 

1845年在策劃《四人舞》的初期,塔伊歐尼、塞莉特及葛麗絲等三人都已答應參與演出,最後定案前又入選上了當時剛竄紅的丹麥舞星葛蘭;

 

在當時,單獨一位女舞星的表演已不吸引人了,不過,能夠讓多位超級女舞星同台獻藝,又把每位女舞星收服的五體投地的編作,則更須要智慧與才氣。

 

倫里是公認手腕超強的劇院經理,這四位被湊集在一起的女舞星一點都不喜歡對方,每位的要求及標準都相當高,自主性又強,尤其葛蘭最是難纏。

 

編舞家裴洛堤的工作就如同要讓四隻獅子及老虎在同一個籠子內跳華爾滋,精明的倫里最後以年齡的長幼來化解了女舞星們最介意的獨舞出場序死結;

 

葛蘭最先出場,也明示大眾她是最年輕的舞星,再來是葛麗絲、塞莉特,最後是大家公認最具崇高地位的塔伊歐尼。

 

燈光設計採取單純明亮的白燈效果呈現,四人都穿著淺紅色的中長裙,髮上及緊身上衣綴以玫瑰。

 

舞作只演了四場(維多利亞皇后及亞伯特王子觀賞第三場),一位女士的信中寫著:「這齣新作,其才幹及成就十倍於裴洛堤另一齣舞劇《愛思默瑞達》(LaEsmeralda,1844)!」

 

作品精緻、洗鍊、純粹,雖是室內樂的組合,卻有交響曲的格局,觀眾為之瘋狂。

 

此時的塔伊歐尼四十歲,她的成名作《仙女》(LaSylphide,1832)仍受敬重的持續上演,年齡似乎無損其聲譽,老作品依然高朋滿座。

 

塞莉特二十八歲,來自義大利拿坡里的山卡羅(SanCarlo)劇院舞蹈學院,1838至1840年於米蘭斯卡拉劇院(TheTeatroallaScala)期間,曾受教於裴洛堤。

 

葛麗絲二十六歲,奧地利人,十歲時已在米蘭斯卡拉劇院擔任要角,巡演至拿坡里時遇上裴洛堤,1840年以個性舞者進入巴黎歌劇院(L´opéradeParis),次年的《吉賽兒》讓她舉世聞名,與詩人高替耶(Gautier)關係深遠。

 

葛蘭二十六歲,是丹麥編舞家奧古斯特.包諾維(AugustBournonville,1805-1879)的學生及舞伴,1834年來到巴黎,見到塔伊歐尼跳《仙女》,1836年回丹麥跳包諾維版的《仙女》。

 

裴洛堤深知四位舞星的特長:塔伊歐尼自信、有權威性,寧靜的動作流瀉著幽雅的神秘;

 

塞莉特沉著穩定,但精力充沛,快舞懾人;

 

葛麗絲則輝煌華麗,速度快是其特長;

 

葛蘭新鮮,爆發力強。

 

全舞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及四人舞等,變化多端,對編舞者是多重考驗。

 

裴洛堤將戲劇性剝除,以女舞星個人專長為編舞導向,雖仍只是傳統學院舞步的重組,卻探索不同年齡、風格及技巧的可行空間。

 

裴洛堤的舞蹈是義大利、丹麥、法國及奧地利等學院舞蹈的綜合體,白色紗裙已不再只屬於浪漫舞劇所獨有的制服,並且不須再借助翅膀展翼,它已自給自足,跳脫啞劇與劇情而自成一完整藝術。

 

裴洛堤的版本已失傳,現存的版本,有兩種:1936年凱斯.烈斯特(KeithLester)的創作,及1941年安東.道林(AntonDolin)考據自裴洛堤原版的版本。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4 11:5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