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01:4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Nuo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儀式舞蹈。

 

古代由全民共同參與的一種驅鬼逐疫的祭祀活動。

 

在殷代稱之為「」,專用於室內逐疫驅鬼,人民可視實際需要隨時舉行,故無固定的舉行時間。

 

至周代始稱為「儺」,由方相氏矇熊皮、帶黃金四目、穿玄衣朱裳,率領著四狂夫執戈揚盾,跳著武舞索室敺疫,故亦稱為《方相舞》。

 

且依照不同季節定時舉行,即季春之「國儺」係由天子與諸侯行之;

 

孟秋之「天子儺」,唯天子可行之;

 

季冬之「大儺」是自天子以至全體人民共同參與,是最盛大也最隆重之祭典,亦為歷代所重視的祭祀儀式。

 

除以上三時之儺外,卻無季夏的儺儀之記錄,但是《史記.秦本紀》載有六月舉行「以狗禦蠱」的活動;

 

而今江西、湖北一帶在每年端午節亦有驅鬼逐疫的儺儀,《黃岡縣志.卷一》記載「端午稱天中節,又有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

 

因此符合鄭玄「四時儺」之說。

 

到漢代,儺儀只在每年歲末的大臘或除夕,由方相氏率十二神獸與侲子按規定之儀式舉行「大儺」。

 

唐代雖保持方相氏主持儺儀,但此時已出現同具驅鬼逐疫功能之「鍾馗」信仰。

 

故宋代大儺則由鍾馗取代方相氏,將專職祭祀的「禮官」改為「樂官」,由教坊伶工擔任是項任務,並將儺儀中神獸、侲子等由門神、六丁、六甲等取代之,使原來單純而神聖之宗教儀式,變為一種娛樂性的戲劇節目,自此宮廷儺儀逐漸衰微。

 

首因元朝異文化而間斷,明代一度恢復以方相氏行儺儀之傳統,但旋又為清朝異文化而中斷。

 

再由於時代的進步,科學之昌明,故無法挽回其頹勢。

 

民間之儺儀,則有賴各種廟會與宗教慶典活動得以延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00:38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