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二部樂(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1 15:5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二部樂(伎)

 

ÊrhPuYüeh(Chi)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組織、機構、職稱

 

樂舞類型名。

 

唐代(西元618∼西元907)燕樂依其不同的表演形式分坐部伎、立部伎二部。

 

其樂包括雅正之樂與胡俗樂,是在九部樂、十部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其確實創制時間雖不可考,然就元稹詠《立部伎》詩句「昔日高宗常立聽,曲終然後臨玉座。」

 

知唐高宗李治(西元649∼西元683)之時已有坐、立部之分。

 

二部伎的內容皆為歌功頌德之作,立部伎有八部:隋唐舊樂《安樂》與《太平樂》二部,唐太宗(西元626∼西元649)時作《破陣樂》與《慶善樂》二部,高宗作《大定樂》、《上元樂》二部;

 

武后(西元684∼西元704)作《聖壽樂》及玄宗(西元627∼西元755)作《先聖樂》二部;

 

坐部伎則有六部:太宗時《燕樂》一部、武后時之《長壽樂》、《天授樂》及《鳥歌萬歲樂》三部,以及玄宗之《龍池樂》和《小破陣樂》二部。

 

就創作時間的排比看來,無論坐、立部伎最晚至李隆基朝,故可知二部伎的形成是在盛唐之際,自唐太宗至唐玄宗年間逐漸完備。

 

二部伎雖與十部伎係同屬太常寺之燕饗樂,但其上演時,全部十四曲並非共同演出,以選擇二曲或數曲演出情形較多。

 

二部伎於讌會表演時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

 

二部伎的形制:坐部伎,堂上坐奏,在室內廳堂演出,規模小,表演人數少,最少只有三人,最多才有十二人。

 

立部伎,在室外廣場庭院演出,規模大,表演人數多,舞人最少有六十四人,最多可達一百八十人。

 

二部伎之成員隸屬太常寺,平時經過嚴格的訓練,每年要參加分級考試;

 

十年還有一次大典校。

 

白居易《立部伎》詩將二部伎之伎藝的分級說的很清楚;

 

「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

 

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立部又退何所在,始就樂懸操雅音。」

 

二部伎經安史之亂至德宗(西元780∼西元805)時還存在,但已不及玄宗時那麼完整,乃至雜技也歸於立部伎之列。

 

然自唐朝中葉起因坐部伎琵琶曲盛行,重用鼓類胡樂系的堂下立奏之風氣漸行減退,影響所及立部伎隨之消失,至於重用弦類法曲系之堂上坐奏之坐部伎傳到宋初亦告廢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07:43 , Processed in 0.2187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