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若貝里(1)】 Corroboree(1)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世界舞蹈
舞名。
在澳洲供娛樂、成年禮、宗教用途,由原住民表演的禮儀舞蹈。
此字「寇若貝里」(Corroboree)為一般白人男子的名字,與愛爾蘭、威爾斯、蘇格蘭高地的古凱爾特族(Kelt)的名字:Khoro-bori相似,其意為「城鎮的舞蹈」,亦為合唱或社交吟唱禮儀,用於選舉、葬禮、婚禮。
寇若貝里為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必要部分,有三重目的:一、他們以戲劇表演來教導創造部落的故事。
二、在數個階段中他們帶領年輕男子進入成年,教導他們部落的信仰及風俗習慣。
三、他們幫助醫者控制力量,竭力確保有食物和水的供應。
軼聞傳說由於史前「作夢時代」的祖先而與部族相連結,同時確認圖騰根源。
因他們每寸土地的自然風貌緊緊地與遠古祖先探險開拓相關連,這些舞蹈戲劇成為每位男人教育的必要部分,可能以數個場景分在一至二天舉行〔參閱奇巴拉舞劇Kipara、濟濟音瑪TjitjiInma、成年式Nakumdoit、復活舞ResurrectionDance〕。
四處遊玩「Play-about」的寇若貝里,婦女可參加,係表演來歡迎訪客;
慶祝幼兒取名;
或僅娛樂,但每一種都各有其名字、裝飾、歌曲、舞蹈。
這些慶典可以每晚舉行長達兩週〔參閱叉形柱舞Atnumokita、阿蘭塔迎賓舞AruntaWelcomeCorroboree〕。
歌曲多有主題而可能為卡力騷舞(Calypso)型態,多描述當地事件〔參閱唷伊Yoi〕。
由主人們所創作的新歌和舞蹈可讓賓客帶回家,之後捐贈者就不再表演。
或者,在安罕蘭(Arnhemland)主人們可以用矛或棍棒向賓客買新的舞蹈歌曲,此種買歌亦見於嘿克嘿克雷安(Hek-Hekelean)。
在歐洲人入侵之前,寇若貝里亦用於出外作戰前,或和平結束,或尋求報仇,或兄弟會的血盟。
在1950年曾有寇若貝里舞蹈於雪梨表演〔參閱阿魯瓦甲Aruwaltia、波努克努克Bal-nuk-nuk、蜜蜂舞HoneybeeDance、歐恩庇利蛇舞Oenpelli;SnakeDance〕。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