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柯比莉亞;有琺瑯眼的少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1 13:1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柯比莉亞;有琺瑯眼的少女

 

Coppélia;FilleAuxYeuxD´email,la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舞名。

 

兩幕三景的默劇舞劇(MimeBallet)。

 

聖雷翁(ArthurSaint-Léon,1821-1870)編舞,德利伯(LéoDelibes,1836-1891)作曲,努特(CharlesNuitter,1828-1899)與聖雷翁共同編劇,羅米耶(PaulLormier)服裝設計,1870年5月25日首演於巴黎歌劇院(L´OpéradeParis)。

 

故事內容:第一幕:加利西亞地區某一村(Galicia)的廣場上,活潑的少女史璜妮達(Swanilda)在玩具匠柯比留(Coppelius)的店前跳舞,她好奇的想吸引永遠坐在窗口的柯比莉亞(Coppélia,柯比留的女兒)的注意。

 

由於史璜妮達的未婚夫法蘭滋(Franz)也極度迷戀柯比莉亞,當法蘭滋出現時,史璜妮達立刻躲入暗處;

 

法蘭滋來到窗前,給了柯比莉亞一堆飛吻,嫉妒生悶氣的史璜妮達調侃了法蘭滋一番後,跟著朋友們跳舞去,在場的人跳了一段沙達士舞(Czardas)後,人群相繼離去。

 

柯比留從屋中出來,關上門,不小心鑰匙從口袋掉出。

 

不久,匆忙的一路上找回來,看見自己的家門大開,著急的衝進去。

 

另一方面,法蘭滋以為柯比留已離家,也從窗戶爬進屋內。

 

第二幕:撿到鑰匙的村中女孩子們開門,躡手躡腳的進屋,只見柯比莉亞坐在屋角,史璜妮達不好意思的趨前致意,驚奇的發覺原來她只是個機械玩偶。

 

大伙兒將整屋的玩偶全部上緊發條,所有的玩偶都動了起來。

 

玩得正盡興時,只見暴怒的柯比留衝了進來,追趕這群不速之客,少女們全部逃離至屋外,由於史璜妮達離門口太遠,只好躲進角落,將柯比莉亞的衣服褪去,然後假扮成木偶柯比莉亞。

 

法蘭滋進屋,發現憤怒的柯比留在屋內,極為訝異,不過立刻陪笑臉表白喜歡他的女兒柯比莉亞,想娶她。

 

柯比留偽善的給了法蘭滋一杯下了迷藥的飲料,不久法蘭滋就昏沈沈的睡著。

 

柯比留將柯比莉亞推出,放置在法蘭滋身旁,作起法來,想用「懾魂術」將法蘭滋的生命力過渡到木偶柯比莉亞的身上。

 

只見假扮成柯比莉亞的史璜妮達漸漸的動起來,最先是機械性的,後來全然像是活生生的人類,可隨意自由移動。

 

柯比留驚訝高興極了,以為是自己作法的成功。

 

柯比莉亞為了讓柯比留高興,連續表演了一些芭蕾化的地方舞,有西班牙舞、蘇格蘭舞,不久史璜妮達玩累、厭倦了,也覺得捉弄夠了柯比留,開始胡亂攪和玩具店裡的一切,搞得亂七八糟後,向柯比留展示剝光衣服的柯比莉亞,並搖醒法蘭滋,一同出屋,心中的狐疑障礙除去後,兩人又甜蜜的在一起;

 

柯比留則傷心的抱著他的木偶女兒掉下淚來。

 

結尾是村中的廣場上舉行著法蘭滋與史璜妮達的婚禮,有一連串的慶賀舞。

 

舞劇第一景裡富含戲劇情節夾雜著學院派的舞步片斷,第二景有精美但不相干的炫燿式獨舞與群舞,第三景採用先前已存在,但從未被完全融合的要素,它們在聖雷翁巧手創作下,看到精美、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特質的組合,尤其是學院派舞步小品中加入改造過的民族舞蹈:有沙達士舞、馬祖卡舞(Mazurka)、吉格舞(Gig)及波蕾洛舞(Bolero)等。

 

這是齣活力十足的喜劇,其中怪異的柯比留的戲劇份量相當重,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第一景,然而這些卻無害於溫馨快樂、幻想式的法國第二帝國典型舞劇,它有完美結局的處理。

 

《柯比莉亞》另一個成功要素是德利伯的音樂,他的作品至今仍有相當高的評價,只有柴科夫斯基(PeterI.Tchaikovsky,1840-1893)對舞蹈音樂的貢獻與水準堪能與之匹敵。

 

音樂除了活潑化舞劇發展外,娛樂性的助興效果更是功不可沒,它對爾後裴堤帕(MariusPetipa,1818-1910)的舞劇結構創作影響極大。

 

但是首季演出演了十八場後,即碰上普法戰爭(1870年7月19日起,至9月2日法軍投降,巴黎人不服,普魯士大軍於是在9月19日將巴黎城團團圍住,1871年1月28日終於全面投降),歌劇院被迫關門,除了舞劇創作停頓外,其他藝術活動也全部停止。

 

首演後的三個月,編舞家聖雷翁過世,11月女主角波札琪(GiuseppinaBozzacchi,1853-1870)也在圍城期間感染上天花去世,死時當天正好是她十七歲的生日,可謂英才早逝。

 

《柯比莉亞》是少數至今仍留存,不斷被各大舞團演出的舞劇。

 

故事源自霍夫曼(E.T.A.Hoffman,1776-1822)的小說《DerSandmann》,〔德國作家及作曲家,其作品時常被改編成舞劇,如他的小說《NussknackerandMäusekönig》,1892年被改編為舞劇《胡桃鉗》(TheNutcracker)〕。

 

《柯比莉亞》由歌劇檔案員努特與聖雷翁合編劇本。

 

舞劇的氣氛避免採用霍夫曼恐怖悽冷與浪漫的情節,基調上反而較接近《女大不中留》(LaFilleMalGardée,1789)的熱情活潑。

 

並且,從此機械木偶、傀儡與玩偶的故事不斷的被編進舞劇裡,這類主題的最高藝術成就是狄亞格烈夫時期的《彼德羅虛卡》(Petrushka,1911)。

 

之前也有一些石頭人、大理石人的故事,只是沒有像《柯比莉亞》那麼深入探究,並賦於這些無生命的玩偶,如此靈巧的機械動作,可說是重大突破。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5 06:21 , Processed in 0.0751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