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舞】 ChêChih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唐代著名健舞。
原為中亞一帶民間舞蹈。
盧肇《湖南觀雙柘枝舞賦》:「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
郅支為西漢古城名,《新唐書》作呾邏斯城。
唐時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中亞江布爾)原為女子獨舞。
伴奏樂器以帶鐵環的鼓(類似今新疆之手鼓)為主。
舞中間有歌唱。
白居易《柘枝伎》:「平舖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張祜《觀楊瑗柘枝》亦有「緩遮檀口唱新詞」之句。
節奏鮮明,氣氛熱烈,舞者體態輕盈、腰肢纖細柔軟。
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徐凝《宮中曲》二首:「細腰偏能舞柘枝。」
身著柔軟貼身質地輕薄的花窄袖羅衫。
頭戴綴有珠翠飾品的花帽。
腳穿紅錦軟靴。
是一種美化的民族服裝。
舞蹈者以窄長的衣袖變化出各種優美的姿態,時而揚臂如飛,時而下垂的長袖輕拂地毯。
「翹袖中繁枝,長袖入華裀」(劉禹錫)。
腳下隨快速複雜的節奏踏舞,帽飾上的金鈴發出清脆的響聲。
舞中還時時出現別緻的蹲跪動作和含蓄的背向觀眾的舞姿。
章孝標《雙柘枝》:「亞身踏節鸞形轉,背面羞人鳳影嬌。」
舞姿變化豐富,或婉轉綽約,或矯健奔放。
舞至高潮時,鼓聲緊催,節奏加快,大幅度的動作和激烈的跳躍速轉,「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
表演者需掌握高難的技巧。
當時有表演此舞的藝人稱為「柘枝伎」。
廣泛流傳在長安、杭州、四川等地。
表演形式多樣,有獨舞、雙人舞及二女童表演的《屈柘枝》等。
流傳時間很長,至宋代還很盛行,並已發展成隊舞形式。
《云溪友議》卷六:宋代名臣寇准極喜《柘枝舞》「每舞必盡日,時人謂之柘枝顛」。
史浩《鄮峰真隱大曲》中有《柘枝舞》名目。
宋代宮廷隊舞小兒隊有《柘枝隊舞》。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