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9 00:50 編輯
【學習道德經七十一章心得】
原文: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惑前理解如下:
知,不知,上;
了解,非了解,優也;
不知,知,病。
非了解,了解,缺點。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品德崇高與通達事理的人非缺點,因為他的缺點缺失。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一般只有缺點缺失,正確用非缺點。
聽老師解惑後記錄如下:
知,不知,上;
洞悉與了解,非洞悉與了解,優;
不知,知,病。
非洞悉與了解,洞悉與了解,缺點與缺失。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非缺點與缺失,用他缺點與缺失。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一般只有缺點與缺失,事情用未缺點與缺失。
這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要洞悉與了解自身的不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聖人也一樣會存在缺點與不足。
正是因為有這些缺點與不足的存在才會懂得“病源”發病之處,才知道修改的依據。
人生在世,為人處事,總會難免犯些錯誤,再完美的人也同樣存在缺點與不足,關鍵是要了解清楚問題的根源那裡存在不足。
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深入學習或進行糾正改錯等等有助於事情進步的方式,知錯能改,把缺點與不足地方修正過來,這樣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這樣的人作者稱呼為“優也”。
我們常常提到失敗乃成功之母,其理與本文有著共通的道理。
很多人一生坎坷而走向失敗最後走向毀滅,但也有一部分人經歷坎坷與失敗之後變得更加信心與決心,並且堅韌的“存活”下來,這部分人為何可以從失敗中站起來?
因為他們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都經歷失敗,有些人自嘆自憐,有些人總埋怨上天不公等等一大堆理由,而有些人迎難而上,在一次次的失敗與不足中改正錯誤,深入總結“病”因,將一次次的失敗與不足當作寶貴的經驗教訓,避免再次犯錯機會的出現。
做任何事情都不總會是一步登天就可以達成,都必須經歷一個過程,有缺點甚至失敗都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去正視以及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缺點,怕的是您驕傲自滿,失去發掘失敗根源的智慧與能力而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所在,導致決策或者經營上面等等情況而產生缺失。
只有正視以及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缺點,才有機會看清楚自己的不足所在,才能找到修正不足之處的方法依據,這才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關鍵原因所在。
也是這篇文章作者最終想要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其“病”因所在,這個“病”包含了一切缺點與不足,也只有把這個失敗之母即“病”因找到,才有可能成功。
這個“病”的應用廣泛,簡單舉例如下:
應用到人的思想上面,我們說:這個人的思想病了,是指這個人的思想想歪了,有缺點。
應用到人的身體上面,我們說:這個人生病了,是指這個人身體的器官出現病變。
應用到機器運轉上面,我們說:這台機器生病了,是指這台機器零部件缺失或零部件有缺點損壞了。
所以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病”是一個非常精闢的字,不能簡單理解為身體上的毛病,一個簡單的“病”字已經囊括了所有的缺點與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