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分虛實 虛補不足、實瀉有餘】
更新日期:2011/01/15 00:07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安眠藥不能常吃,因為容易產生副作用!
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慶鐘表示,由於治失眠的西藥有副作用存在,長期使用後效果也會跟著下降,所以傳統中醫療法就有介入的空間,但由於失眠的病因眾多,必須經由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這樣才能看得到效果。
林主任指出,失眠屬中醫的不寐、不得臥、目不瞑等範疇,治療失眠跟西醫用的方式不同,中醫首先要分清虛實,虛者補其不足的地方,或是益氣養血、滋補肝腎等;實者瀉其有餘之處,或是和中消導、清火化痰等,但如果是虛實夾雜者,治療上就必須補瀉兼顧。
林慶鐘主任進一步指出,虛證者還可分為陽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三類。常見患者出現心煩不能寐、心悸不安、經常健忘、腰痠、頭暈、耳鳴、夢遺、手足心煩熱、口乾津少、舌紅等症狀,屬於陽虛火旺型,治宜滋陰降火,養心安神,可使用黃連阿膠湯,隨證加減用藥。
臨床表現出多夢容易醒、心悸健忘、三餐食之無味、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等症狀,屬於心脾兩虛型,治宜補養心脾,以生氣血,可使用歸脾湯隨證加減用藥;若臨床表現為煩熱盜汗、頭暈耳鳴、常健忘、精神疲勞、腰膝痠軟、心煩咽乾、男性滑精或陽萎、婦女月經不調、舌紅少苔等症狀,屬於心腎不交型,治宜交通心腎,補腦安神,可用交泰丸證加減。
林慶鐘主任另指出,實證者還可分為肝鬱化火、痰熱內擾、胃氣失和、瘀血內阻等四類。常見患者出現急躁易怒、胃口差、口渴喜歡喝水、眼睛紅、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症狀,屬於肝鬱化火型,治宜疏肝瀉熱,佐以安神,可用龍膽瀉肝湯隨證加減用藥。
臨床表現出頭重胸悶、胃口不好、噁心、痰多、口苦口粘、苔黃膩等症狀,屬於痰熱內擾型,治宜化痰清熱,和中安神,可用溫膽湯隨證加減用藥;若臨床表現為胸悶、打飽嗝、噁心、嘔吐、脘腹不舒服、大便不爽、苔黃膩或黃燥等症狀,屬於胃氣失和型,治宜和胃化滯,可使用半夏秫米湯隨證加減用藥。
若臨床表現為頭疼如針刺、心悸、常做夢,以及舌暗紫或有瘀點、瘀斑等症狀,屬於瘀血內阻型,治宜用血府逐瘀湯隨證加減用藥。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5/128/2kufl.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