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不盈章第十五】
恭聞古之善為士者,立身持己之間,應事接物之際,總是以道德躬行實踐,正己感人,道德之外,不敢立一毫巧偽,用一切機智。
如春風之過化,如時雨之均霑,雖欲求其大道之形影,不可得也,雖欲知其德化之朕兆,不可見也。
古之善為士者,善方於此也,能會于此,其不盈之深旨,不待言而自明矣。
此章經旨,共二十句,總是形容古之善為士者,動靜體用,人不能識其行藏之義。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修德入道之謂士。
善為士者,上盡天道,能知陰陽消長之妙,下盡地理,能知剛柔夷險之理,中盡人事,能巨細品物,利害成敗之機,其心中之體用,至微至妙,至玄至通。
至道之隱奧曰微。
至道之不測曰妙。
至道之幽深曰玄。
至道之無礙曰通。
體至道之隱奥,用至道之不測,得至都之幽深,達至道之無礙,所以微妙玄通。
一切世人,不能窺其體用,無方無所,無象無狀,亦不可得而窺見其妙。
故曰:「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强為之容。
夫唯,是承上轉下語。
細想世人之可識者,行藏之迹也。
若體用不見,心迹全無,世人本不可識,惟不可識,不得不强為形容,如下之一十五句,俱是勉强形容微妙玄通之大略而已。
故曰:「夫唯不可識,故强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此句是就其處事接物之間,强為形容,不敢急迫而進,謂之豫,卽是猶豫之義。
古之善為士者,韜光晦迹,不露才能,遇事接物,加意敬謹,不敢妄進,如冬日涉川之難行一般,不惟懼其有水徹骨之寒,亦且防其陷溺不測之患,故猶豫而不敢躁進,有如不得已之形象也。
故曰:「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此句是就其燕居獨處之際,强為形容。猶者,疑而不行,不敢妄動之義,與前豫字,其義頗同。
古之善為士者,心德純全,一言一行,一動一靜,不敢少有自欺之處,倘若一毫不謹,其戒慎恐懼之意,如怕四鄰見之一般,如怕四鄰知之一般,雖不睹不聞之際,全然都是天理流行之妙,非大聖大賢,不能有如此慎獨之功用矣。
故曰:「猶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容。
此句是就其立身行己之處,强為形容。
古之善為士者,外恭內敬,正心誠意,敦厚虛靜,雖無賓主相對,其動容周旋之間,恆如見大賓,承大祭一般,無時不生敬謹,無處不是賓主也,故儼若容。
渙兮若冰之將釋。
此句是就其心迹泮然之處,强為形容。
渙者,散也,卽是不留滯,不貪染之義。
古之善為士者,觀一切有為有相之事,如水上之浮泡,知其不久,故無留滯也。
觀一切沉迷愛染之為,如夢中之幻境,知其虛孕,故無貪染也。
心上之情景,一切塵緣,隨順解脫,如冰之將釋,漸化而無迹,已過而不留。
故曰:「渙若冰將釋。」
敦兮其若樸。
此句是就其淳厚揮全之處,强為形容。
敦者厚也。樸者,未分之木也。
古之善為士者,本來之天性,未敢鑿喪,持己之真心,未敢銷亡,視聽言動,無非真誠,去智去能,步步向平實處下脚,無是無非,頭頭從天理處安身,所以敦厚之德,如木之未散,樸然而有渾全之體也。
故曰:「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
此句是就其空濶有容之處,强為形容。
古之善為士者,心之億虛而不有,性之體空而無物,因虛而不有,故應事不窮,因空而無物,故涵容無量,譬如空谷一般,氣之入也,不盈,氣之出也不竭,萬法皆空如太虛之無體、貫古通今,名萬物而無形,不曠而曠,不谷而谷,不知其曠,忘其若谷,是以謂之曠兮其若谷。
渾兮其若濁。
此句是就其和光同塵之處,強為形容。
古之善為士者,心地虛明,性天洞微,本不渾濁,但處世不得不然也,所以駕聖顯凡,韜光晦通,處於人,無親踈之間,處於事,無違從之異,民憂亦憂,民喜亦喜,渾渾然似乎與民同其濁,而不有分別之迹也。
故曰:「渾兮其若濁。」
孰能獨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此四句是重明上句之義。
渾兮其若濁者,乃是古士之心,以清靜為體,以濁以動為用。
人情莫不喜清而惡濁,不知清非可驟然而清,靜之久,其濁自清。
人情莫不難安而易動,不知動不可驟然而動,安之久,其動自生。
善為士者不必求清,能濁以久,與人同處,不自見其異,與世周旋,不自顯其長,我惟靜以待之,自然徐徐而清;不必妄動,能安以久;不自見其異,所以能守其常;不自顯其長,所以能全其拙。
我推安以自養,自然徐徐生動,是知濁之生清,安之生動,卽陰陽循還之機,人心體用之變,處自然,自無失矣。
故曰:「孰能獨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此道二字,乃是總結一章之大義,非專指上句而言之也。
蓋謂古士有此微妙,有此玄通者,只因能虛心而達用,故能保此微妙玄通之道耳。
虛其心而涉川、虛其心而畏鄰、虛其心而優容、虛其心而釋冰若樸、若谷、若濁,此皆是虛心達用,不自滿、不自盈之妙處也。
夫唯不敢自盈,所以或進或退,守其弊敗之理,斷不敢為新成之事。
弊者,敗也、棄也。
卽是守其遺棄弊敗之道,韜光隱迹,虛心自歛之義,是以謂之弊不新成,譬如未來之功名,未來之榮貴,皆是新成之事。
文中言:「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蓋是此義。
切思好新而惡弊者,人之常情,却不知新者易起人之爭進,易生人之貪愛,實非常久之道,惟弊敗之理,不令人美觀,不使人喜,歛華就實,去奢去泰,深得大道微妙之理,深有大道玄通之用也。
引用:http://mypaper.pchome.com.tw/tisanoldking/post/1320867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