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 持盈章第九】
恭聞堯帝,不以有天下為貴,故授之於舜,舜亦不以得天下為樂,故授於禹,天下尚有何物,足累吾心乎。
今之人認虛幻之名位為久,取不實之財勢為常,得之為樂,失之為憂,此正是持盈,而不知身退之義。
聖人不以名位勢祿之得為得,不以金寶貨財之失為失,無欲無為,全人全己,皆是合天道之自然,守道德於終身也。
此章經旨,是教人以虛己為體,以守雌為用,進退不失其時,上合天道之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天道貴虛,而不貴盈,虛者有容物之妙,盈者有傾失之患,持盈者,取喻盈滿之器,恐有傾失之患,故持之於盈,不如已之,而不持可也,已之而不持,則持盈之勞不用,傾失之患不生,身心得其安逸,其不善乎,故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二句。
持盈之事,不止一端。如官極高品,富比陶朱,聲色惟恐其不足,利祿推恐其不長,終日防危慮險,小心之狀,與持盈者何異,何如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貪戀于已得,不逆億于未失,持盈之禍辱,終身不至矣。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人之聰明才智,貴乎收斂,不可炫露,譬如治利刃者,始則加著力,用心磨礪而揣治之,鋒芒銛利銳而益求其銳,至於吹毛斷髮,不可復加,不知此等利刀雖有斷物之能,終有傷折之害,揣銳太過,所以不可長保,人之聰明才智,炫露太過,與此一樣,故曰,惴而銳之,不可長保二句。
古之聖人,歛天下之智為智,斂天下之善為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藏其用而不衒於外,所以無敗弊之害矣。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金玉乃身外之物也,真知道德為重,自不肯被外物所移;
人之不顧身命之重,妄貪金玉之多,總然金玉積至滿堂,臨命終時,守之不得,故以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警之。
修道之人,若能取身中之金玉,養性命之真常,身外之金玉,視若塵囂,此心自然清淨,知止知足,不貪不妄,用之不窮,守之不去矣。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富貴之榮,不足為樂,惟以謙退持身,卑以自牧,不因富貴而生驕傲之心,我不以驕傲加於人,人必以謙讓歸於我,人己無爭,物我皆知,又安有遺其疚,至生愆過之責乎,故言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蓋是此義。
切思我性分中,自有真富真貴,精氣神,吾身之三寶,人能保而全之,則是天地之生意,歸之於我,我身之造化,用之不窮,壽命延長,生死可脫,是為真貴富也,倘若貪戀假富貴,精耗祌散,以致百病來侵,大數一至,雖有萬貫家財,誰能買得不死乎。
功能名遂,身退,天之道。
此三句,是總結上文之義,細詳四時之消長,日月之虧盈,天之道,尚且有損有餘而補不足,何况人乎。
若功既成矣,當善終其功,名既遂免,當善全其名,善終善全者,非身退不可,盈者當戒之於滿,銳者當守之不用,金玉當戒之於貪,富貴當戒之於滿,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此便是天之道也,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三句。
引用:http://mypaper.pchome.com.tw/tisanoldking/post/1313921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