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刻板印象 讓男人短命】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98年國人平均餘命,女性較男性多了6.6歲。
不過專家指出,男性餘命較女性短,有可能是由性別刻板印象造成。
以挪威為例,在1980年代男女平均壽命差距也是6歲多,但到了近年,挪威積極推動破除男性性別刻板印象後,男女餘命差距僅有4歲多。
可見性別刻板印象,足以傷害男性的身心健康。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表示,曾有女性主義者指出,當女性被解放,男性也會踏上自由之路,性別刻板印象不僅是女性的議題。
姚淑文強調,性別刻板印象同時束縛男性與女性。
如果今天社會讓女性收入比較少,就會期待男性賺的錢必須要能養家活口。
同樣的,如果今天社會要求女性不要太棒太強,那麼社會也會對男性有非常高的期待。
而當男性被性別刻板印象束縛住的時候,往往對健康以及身心發展也有不少不利的影響。
有淚不輕彈 健康出問題
姚淑文指出,如果問身邊的男性,最近一次是甚麼時候哭,就會發現多半是很久以前,而且主要原因是因為親友發生意外或是過世等重大事件。
但如果是問女性,答案多半是前幾天看連續劇哭,或是前幾天跟老公、同事、朋友吵架而哭。
姚淑文指出,男性的情緒容易被要求要壓抑,無法紓解,因此也容易轉向菸酒等傷害健康的方式做為情緒出口。
而男性的工作應酬文化,更是健康的一大殺手。
另外,由於性別刻板印象不鼓勵男性自我照顧,當男性有病痛時多半不在意,往往等到嚴重時才就醫。
姚淑文指出,根據健保局統計,男性就醫的次數遠遠低於女性。這也是造成男性壽命比女性低的原因。
性別刻板印象要求男性獨立、不要求助,讓男性遇到問題時,面臨更大的挑戰。
姚淑文指出,根據自殺原因統計,離婚是自殺原因的第一名。
但是坊間針對離婚族群所舉辦的各種輔導、諮商,幾乎都以女性為主。由於男性在輔導上資源稀少,加上不願主動求助,往往造成身心及大壓力。
制度太僵化 男性難求助
目前各社福團體,雖也接受男性求助人,但仍是以女性做為主體,這些團體,往往求助人是女性,助人者也是女性,也讓男性難以進入求助體系。
姚淑文指出,其實不少先進國家已經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包括香港等國家都已經漸漸開始發展男性團體,由男性社工來服務男性求助者,減少男性對於求助於社福團體的抗拒。
但可惜的是,台灣目前仍沒有以男性為主的自助團體,也並未針對男性求助者設計出符合男性需求的服務方案。
目前行政院婦權會以及民間團體推動的性別主流化,目前先從法令制度進行變革。
以育嬰津貼而言,由於補助6成薪,對於薪資普遍較女性為高的男性而言,較為有利。由高薪資男性申請育嬰津貼,可以獲得較高額的補助。
即使如此,剛開始實施時,男性申請比例不到3%;目前男性申請比例已經接近2成。
姚淑文指出,可見法令以及制度的改變,對於加強男性在照顧上的角色,有明顯的催化作用。
姚淑文表示,男性的性別刻板印象,是經由漫長的社會與家庭教育而來,從出生開始,到進入校園、當兵、進入社會,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男性不斷被教導成為男性該有的樣子。
而要改變性別刻板印象,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姚淑文指出,台灣目前要破除對男性的性別刻板印象或許在這一代無法達成,但經過法令以及制度的修正,或許下一代的男性,就可以漸漸擺脫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的傷害。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1uH4_mGeGVpB8tysx6HLbQ--/article?mid=146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