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結巴怎麼辦】
造成結巴的原因。
1、思維能力發展較快,而語言技能比較差,兩者不同步。
他想用語言表達一種思想,但找不到合適的詞匯,這“找合適詞匯 ”的過程就會出現口吃。
兩歲至三歲的年齡思維迅速發展,往往會出現階段性的口吃,過一個階段,隨著語言能力的進步,口吃現象會逐漸減少最終消失,不必過份耽心。
2、模仿,可能是接觸到結巴的人,或看電視看到有結巴的人表演等。
模仿在口吃現象中是主要因素之一。
3、糾正過枉,由於你不願意聽到你那原來說話很流利的孩子講出結巴的話,就注意他說話,糾正他發音,反而給孩子多聽結巴的話的機會,說得就更多了。
4、一般與情緒無關,兩三歲的兒童發生口吃現象與情緒沒有直接關系,家長們可以放心 。
如何對待寶寶結巴。
1、以平常心對待。
你如果緊張了,說話的語氣音調就會流露出來 ,孩子會受到暗示,說話更不流利了。
2、絕對不要取笑,恐嚇,打罵。
當他的面不要和別人議論,模仿他的結巴,否則會更壞。
3、對他講話要慢。
每一個字要講清楚,同時也要他講得慢,別著急。
但是,當他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複,你就聽著,不要重複學他,等他講完,過一會兒再讓他說一遍,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再講同一句話,就會好得多。
4、唱歌。
一般歌曲本身往往有拖長音的字、重複的字,比較適合他(選好歌曲)。
唱熟了以後再說歌詞,使說的任務減少了大半,對他來說就容易些。
5、以身示教。
和他一起說兒歌,與他同聲口吃,然後你一點一點改,讓他模仿,也有用。
6、抓住機會表揚。
當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表揚,不是全改了才表揚,這樣可以建立他的信心。
怎麼糾正結巴。
幼兒的說話結巴是生理現象,既然是一個言語障礙,那麼爸爸媽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盡量不留有“後遺症”。
1、不要譏笑、斥責、打罵或懲罰孩子,任何加重孩子緊張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無意識地要求孩子也是錯誤的。
2、爸爸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關注點不要放在孩子“話說得怎麼 樣”上,而是要鼓勵其敢於張口,且不要著急,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
3、必要時,爸爸媽媽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重複孩子表達的意思, 這樣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給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
千萬不要讓孩子像改錯似地自己重複,這樣會造成孩子在張口時內心緊張而加重結巴。
4、根據孩子言語表達的情況,可以教他朗誦歌謠,念“順口溜”,給孩子講笑話、講故事。
孩子在玩耍時是最放松的,可以邊玩邊說,注意力放在動作上時(注意分散),也能有效地緩解結巴現象。
5、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開朗、大膽、自信的孩子即便發生過結巴,因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內心感受上,一般能較快地得到改善。
反之,敏感、懦弱、急躁、退縮的孩子,可能會演變為繼發性結巴。
一個人僅僅是“說不好”並不是問題,而一旦認定自己“說不好”,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張口,也就真的“說不好”了;這一點孩子和成人是一樣的。
語言遊戲糾正結巴。
下面介紹的口腔運動都很簡單,不妨把它當作一個遊戲,和孩子一起做。
唇部運動:嘴巴張大說“啊”,持續3~5秒。
嘴巴咧開說“一”,持續3~5秒。
撅嘴說“嗚“,持續3~5秒。
嘴形從“啊”到“一”,連續做3~5次。
嘴形從“啊”到“嗚”,連續做3~5次。
嘴形從“嗚”到“一”,連續做3~5次。
嘴巴用力閉緊向內吸,發出“啵”的聲音。
舌頭運動:將舌頭伸長到最大限度,持續3~5秒。
舌頭快速伸出、縮回,連續做3~5次。
舌頭分別伸向左、右嘴角,持續3~5秒。
舌頭分別伸向上、下嘴唇,持續3~5秒。
舌頭伸出,按順、逆時針方向各轉1圈。
將舌頭放在牙齒面上,左右移動做清潔牙齒狀。
臉部運動:用手輕拍臉頰、下巴和嘴唇。
緊閉嘴唇,吹起使臉頰膨脹。
用力吸氣,使臉頰凹陷。
做各種表情牽動臉部肌肉。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如吹泡泡、吹蠟燭、使用吸管等等都是很好的口腔運動。
另外,注意在孩子說話出現錯誤時,不要大聲訓斥他, 要有耐心地細心教導,和孩子說話速度不要太快,不要與其他口吃的人頻繁接觸;對習慣使用左手的孩子,不要強迫他改用右手。
引用:http://www.pcbaby.com.cn/qzbd/zqjy/1011/9716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