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醫雜著 卷二 擬治嶺南諸病3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4 12:0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醫雜著 卷二 擬治嶺南諸病36

 

 

瘧久者,加人參一錢五分,當歸一錢;汗多者,去蒼朮,換白朮,加白芍藥(酒炒)一錢五分。

 

愚按瘧久不愈,屬中氣虛不能滋養諸臟,但調補脾胃,諸病自退。

 

其汗自出者,乃陽氣虛而不能衛固於腠理也,用四君加歸、、陳皮;未應,加薑、桂。

 

手足逆冷,急加附子。

 

盜汗者,陰虛而腠理不密也,宜用八珍加肉桂、五味子。

 

煩熱作渴,暫用當歸六黃湯,其中三黃俱炒黑,倍加參、,汗既止,仍用八珍散之類。

 

若腎氣素虛,發熱作渴,宜六味丸。

 

手足逆冷,或痰氣上攻,宜用八味丸。

 

若邪氣既散,而寒熱仍作,此真氣虛也,即用補中益氣湯。

 

若氣血虛而寒熱者,用八珍湯。

 

若治失其宜,則元氣虧損,變症百出,不但久瘧而已矣。

 

瘧後變成痢疾,宜從虛治,故用補脾胃藥。

 

黃連(炒) 木香 縮砂 黃芩(炒) 橘皮 白朮 當歸(酒洗,各一錢) 白芍藥(炒,二錢)甘草(炙,五分) 上薑、水煎,食前服。

 

愚按前症乃病氣有餘、形氣不足而變症也,宜用原方,以清解脾胃邪熱。

 

若病氣形氣俱不足而不能愈,宜補中益氣湯滋養諸臟自愈。

 

若溫暑之月,民病天行瘟疫熱病,治宜清熱解毒之劑,兼治內外,愈後隨當調理脾胃,以壯元氣。

 

枯黃芩 升麻 乾葛 知母(酒炒,各一錢) 人參 石膏 白芍藥(各一錢半) 黃連(酒炒,四分) 甘草(七分) 羌活(二錢) 生地黃(酒洗,五分) 上薑、水煎,食前熱服,渣繼服。

 

愚按前症若邪在足陽明,表裡不解者,宜用本方和解之。

 

若疏透過度,胃氣虧損,而發熱煩渴者,用竹葉黃 湯以生津液;若誤汗亡陽,而發熱煩渴者,用升陽益胃湯;若誤下亡陰。

 

而發熱煩躁者,用理中湯。

 

若胸膈痞悶,痰涎壅塞者,加枳實、半夏各一錢,生薑汁四、五匙。

 

脾胃不實,加白朮一錢半。

 

愚按前症若形病表裡俱實,而痰邪痞悶者,宜用本方。

 

若脾肺氣虛,痰涎不得運化而痞悶者,宜用六君子,少加桔梗、枳殼。

 

若脾胃虛弱,不能攝涎歸源而痞悶者,宜用六君、炮薑。

 

若時氣發熱,變為黃病,所謂瘟黃也。

 

治宜內瀉濕熱。

 

茵陳 黃連(薑水炒) 山梔仁 白茯苓 濃朴(薑水炒) 木通 白朮 人參(各一錢)木香(七分) 白芍藥(酒炒) 乾葛(各一錢半) 上薑、水煎,食前服,渣繼服。

 

愚按前症若因濕熱壅滯所致者,宜用此方。

 

若因病久元氣益虛,而脾之正色見於外者,宜用補中益氣加茵陳、茯苓。

 

若中氣虛寒,四肢厥冷,或浮腫、黑黃者,用人參理中東加茯苓、茵陳。

 

觀東坡任黃州,用聖散子,正謂此意。

 

土人不知,反用檳榔導損真氣,疏泄腠理,外邪易感,病由是作。

 

若節飲食、慎起居、適寒暑、固元氣,以卻外邪,雖患是症,亦為輕淺。

 

嘉靖甲申春,南都大疫,煎聖散子,普濟老幼並服,來者接踵,死者塞途,良可哀憫﹗

殊不知此方因嶺南風土而作,且浙之與廣,相去萬裡,殊域異方,天時人事,大不相侔,豈有概一治療而無誤者哉﹗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1:0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