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九 雜門 飢不能食59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11:5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九 雜門 飢不能食595

 

 

此証有二。

 

一屬胃中虛熱。

 

六君子加薑汁炒川連。

 

一屬陰火乘胃。

 

六味丸加赤桂、五味。

 

又熱病後餘熱未盡。

 

脈虛洪不實者。

 

人參白虎湯。

 

石頑曰:胃主出納。

 

脾司運化,故不食皆為中土受病。

 

然胃之土。

 

體陽而用陰。

 

脾之土。

 

體陰而用陽。

 

胃實則痞滿氣脹。

 

胃虛則飲食不甘。

 

胃熱則飢不能食。

 

胃寒則脹滿不食。

 

胃津不布。

 

則口淡無味。

 

胃中火盛,則消渴易飢。

 

有痰則惡心嘔涎。

 

脾虛則食後反飽。

 

脾津不藏,則口甘畏食。

 

脾挾肝熱,則吞酸吐酸,此皆中土受病也。

 

至於腎臟陽虛,不能腐熟水穀。

 

又當歸重於命門。

 

火為土母故也。

 

喻嘉言治一人。

 

病後胃中隱隱作痛。

 

有時得食則已。

 

有時得食轉加。

 

大便甚難。

 

小水不暢。

 

蓋因脾中津液。

 

為邪火所爍。

 

津液未充。

 

火勢內蘊。

 

易於上燎。

 

所以得食以壓其火則安。

 

若食飲稍過,則氣不能轉運其食,而痛亦增。

 

是火不除,則氣不復。

 

氣不復,則胃中清濁混亂。

 

不肯下行,而痛終不免也。

 

於是為訂降火生津。

 

下氣止痛方。

 

為常用之藥。

 

務先收攝腎氣不使外出。

 

然後濁氣之源清,而膀胱得吸引。

 

上中二焦之氣以下行矣! 石頑治孝廉徐俟齋尊閫,不得寐,不能食。

 

心神恍惚。

 

四肢微寒。

 

手心熱汗。

 

至晚則喉間熱結有痰。

 

兩耳時如充塞。

 

遍服安神清火藥罔效。

 

邀石頑診之。

 

六脈縈縈如蜘蛛絲,而微顯弦數之象,此中氣久鬱不舒。

 

虛火上炎之候也。

 

蓋緣俟齋索居澗上。

 

自鼎革三十年來。

 

繭足杜門。

 

粥不繼。

 

乃閫克相夫志。

 

力竭神勞所致。

 

本當用歸脾湯以補心脾之虛。

 

奈素有虛痰陰火。

 

不勝 、圓之滯。

 

木香之燥。

 

遂以五味異功。

 

略加歸、芍。

 

肉桂以和其陰。

 

導其火。

 

不數服而食進寢寧。

 

諸証釋然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3 13:10 , Processed in 0.2187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