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六 痿痺門 痺220】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3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六 痿痺門 痺220

 

 

景岳全書雲。

 

觀痺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痺,而壽夭剛柔論又曰:在陽者命曰風。

 

在陰者命曰痺。

 

何也?蓋三氣之合。

 

乃專言痺証之所因也。

 

曰在陽為風。

 

在陰為痺。

 

又分言表裡之有殊也,如風之與痺。

 

本皆由感邪所致。

 

但外有表証之見,而見發熱頭疼等証,或得汗即解者。

 

是皆有形之謂,此以陽邪在陽分。

 

是即傷寒中風之屬也,故病在陽者命曰風。

 

若既受寒邪,而初無發熱頭疼。

 

又無變証,或有汗,或無汗,而筋骨之痛如故,及延綿久不能愈,而外無表証之見者。

 

是皆無形之謂,此以陰邪直走陰分,即諸痺之屬也,故病在陰者命曰痺,其或既有表証,而疼痛又不能愈,此即半表半裡。

 

陰陽俱病之証,故陰陽俱病者命曰風痺,此所以風病在陽而痺病在陰也。

 

然則諸痺者,皆在陰分,亦總由真陰衰弱。

 

精血虧損,故三氣得以乘之,而為此諸証。

 

經曰:邪入於陰則痺。

 

正謂此也。

 

是以治痺之法。

 

最宜峻補真陰。

 

使血氣流行,則寒邪隨去。

 

若過用風濕痰滯等藥,而再傷陰氣,必反增其病矣!行痺者。

 

走注無定。

 

風之用也。

 

經言病在陽者。

 

命曰風。

 

在陰者。

 

命曰痺。

 

陰陽俱病。

 

命曰風痺。

 

越婢加朮附湯。

 

輕則羌、防、歸、艽、葛、桂、赤茯、甘草、威靈仙、蒼朮、黃柏。

 

若病久大虛。

 

非大補氣血不可,如日從事乎散風清火,則脾肺必敗。

 

終致不起。

 

痛痺者。

 

痛有定處。

 

乃濕氣傷腎。

 

腎不生肝。

 

肝風挾濕。

 

流走四肢。

 

肩 疼痛。

 

拘急浮腫。

 

金匱烏頭東加羌活、官桂。

 

服後啜熱稀粥助其作汗乃解。

 

身體痛如欲折。

 

肉如錐刺刀割。

 

千金附子湯。

 

著痺者。

 

痺著不仁。

 

經曰:營氣虛則不仁。

 

衛氣虛則不用。

 

營衛俱虛則。

 

不仁且不用。

 

靈樞云:衛氣不行,則為麻木。

 

東垣治麻痺,必補衛氣而行之。

 

渾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

 

半身麻木,或面或頭,或手臂或腳腿。

 

麻木不仁。

 

並宜神效黃耆湯。

 

皮膚間麻木,此肺氣不行也。

 

本方去蔓荊倍黃耆加防風,如肌肉麻。

 

營氣不行也。

 

去蔓荊加桂枝、羌防。

 

手足麻痺。

 

臂痛不能舉。

 

多眠昏冒者。

 

支飲也。

 

氣口脈滑。

 

指迷茯苓丸。

 

脈浮者。

 

二陳湯加桂枝、枳、桔。

 

若手麻乃是氣虛。

 

十指麻乃是濕痰死血。

 

手指麻木是氣不行。

 

有頑痰死血也。

 

導痰東加烏藥、蒼朮。

 

風吹手足酸疼而腫。

 

是寒濕。

 

桂枝附子湯。

 

因於風者。

 

百節走痛。

 

烏藥順氣散加羌活、南星、蒼朮。

 

因於濕者。

 

天陰即發。

 

身體沉重酸疼。

 

除濕蠲痛湯。

 

在上痛者。

 

加桂枝、桔梗。

 

在下痛者。

 

加防己、木通。

 

多汗。

 

加黃耆、防風。

 

自汗身重。

 

防己黃耆湯。

 

寒濕不可屈伸者。

 

烏頭湯、活絡丹選用。

 

並外用摩風膏。

 

因火者。

 

五苓散加酒芩、黃柏、竹瀝、薑汁。

 

因濕熱者。

 

肢節疼痛。

 

肩背沉重。

 

胸膈不利。

 

下注足脛痛腫。

 

當歸拈痛湯。

 

熱毒流入肢節疼痛。

 

患處必熱。

 

千金犀角散。

 

血瘀者。

 

芎、歸、桃仁、紅花、威靈仙。

 

煎成入麝少許。

 

血痺者。

 

邪入於陰也。

 

經云:人臥則血歸於肝。

 

汗出而風吹之。

 

血凝於膚者為痺是也。

 

黃耆桂枝五物湯。

 

晝輕夜重。

 

加當歸。

 

痺而身寒如從水中出者,屬寒濕。

 

附子丸。

 

血氣凝滯。

 

手足拘攣疼重。

 

風寒濕三氣雜至者。

 

改定三痺湯。

 

周痺者。

 

真氣不能周於身,故周身痺痛。

 

用蠲痺湯。

 

行痺上半身甚。

 

用烏藥順氣散。

 

下半身甚。

 

用虎骨散。

 

痛痺。

 

用烏頭湯。

 

著痺。

 

用除濕蠲痛湯。

 

不應,用補中益氣加熟附子、羌活、蒼朮、黃柏。

 

有痺遍身走痛無定。

 

二陳湯加羌活、風化硝。

 

薑汁糊丸服。

 

痺在骨。

 

安腎丸。

 

痺在筋。

 

羚羊角散。

 

痺在脈。

 

人參丸。

 

痺在肌肉。

 

神效黃湯。

 

痺在皮。

 

越婢湯加羌活、細辛、白蒺藜。

 

痺在腸。

 

吳茱萸散。

 

痺在胞。

 

腎瀝湯。

 

虛寒。

 

茯苓丸。

 

虛寒甚者。

 

巴戟丸。

 

熱痺。

 

千金犀角散。

 

冷痺。

 

巴戟天湯。

 

寒痺。

 

宜以蜀椒、乾薑、桂心各四兩。

 

醇酒五斤。

 

絮四兩。

 

布五尺。

 

馬矢火煨一伏時。

 

將絮布曝乾收盡。

 

炙熱熨之。

 

著痺不移。

 

肉破。

 

身熱脈澀者,不治。

 

凡治痺証。

 

不明其理。

 

以風門諸通套藥施之者。

 

醫之過也。

 

夫痺証非不有風。

 

然風入在陰分與寒濕互結。

 

擾亂其血脈。

 

致身中之陽不通於陰,故致痺也。

 

古方多有用麻黃、白芷者。

 

以麻黃能通陽氣。

 

白芷能行營衛。

 

然已入在四物、四君子等藥之內。

 

非顓發表明矣!至於攻裡之法,則從無有用之者。

 

以攻裡之藥皆屬苦寒。

 

用之則陽愈不通,其痺轉入諸府而成死証多矣!可無明辨而深戒歟。

 

〔診〕脈大而澀為痺。

 

脈急亦為痺。

 

肺脈微為肺痺。

 

心脈微為心痺。

 

右寸沉而遲澀為皮痺。

 

左寸結而不流利為血痺。

 

右關脈舉按皆無力而澀為肉痺。

 

左關弦緊而浮沉有力為筋痺。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8:1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