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二 諸傷門 火4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1 15:5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二 諸傷門 火41

 

〔診〕石頑曰:按脈法雲。

 

浮而洪大為虛火。

 

沉而實大為實火,其說似是而實紕繆。

 

火性燔烈。

 

抑之則空。

 

雖有虛實之分。

 

絕無沉實之脈。

 

詳內經二火五火之說。

 

無不本諸三焦。

 

三焦配合心主。

 

代心司化育之令,即謂之君,而命門獨操其權,故謂之相。

 

若相火妄臨五位,則為五志之火,其實一氣之亢。

 

初無彼此。

 

但以洪盛滿指者為實火,或炎膈上,即為心肺之火,或迫中宮,即為脾胃之火,或結下焦,即為小腸膀胱之火。

 

分其部位以推之。

 

隨其微甚而調之。

 

若弦細而數。

 

按之益堅。

 

為少火氣衰,而見肝腎真脈。

 

非火使然。

 

夫下焦之火。

 

龍火也。

 

水盛則蟄藏不見,其脈自平。

 

今弦細且數。

 

乃冰雪陰凌之象。

 

虛勞見此。

 

最為劇候,或反虛大數疾。

 

為食氣之火。

 

耗竭真陰。

 

虛陽飛越之兆。

 

久病得此。

 

百不一生。

 

惟暴脫元氣者。

 

猶可峻補以斂固之。

 

大抵火証之脈。

 

但有虛大。

 

按之必空。

 

斷無實大之理,其火鬱中焦。

 

惡寒戰栗,則有六脈小匿者,此火氣鬱伏灰燼,不得發光舒焰。

 

反兼寒水勝己之化矣!熱結胃口。

 

咳吐結痰,亦有寸口滑實者。

 

熱遺下焦。

 

淋濁溺痛。

 

多有尺內洪滑者,皆胃中濕濁上逆下滲之候。

 

終與火無預也。

 

當知火盛之脈。

 

浮取雖洪盛滑疾。

 

中按則軟闊不堅。

 

重按則豁然中空。

 

尋之脈見指傍。

 

舉指澀澀然如輕刀刮竹之狀。

 

方是無形之火象。

 

若中宮有物阻礙,則關上屈曲而出。

 

膈上有痰凝滯,則寸口屈曲而上。

 

總謂之鉤,如無阻礙,則無屈曲之象矣!若洪盛而中按重按益實。

 

指下累累如循貫珠薏苡子狀者,皆有形之濕熱。

 

蘊積於經脈之中。

 

不當於火門求治也。

 

東垣治一人。

 

傷寒目赤而煩渴。

 

脈息七八至。

 

按之不鼓擊。

 

經曰:脈至而從。

 

按之不鼓。

 

諸陽皆然,此陰盛格陽於外。

 

非熱也。

 

與薑、附之劑。

 

汗出而愈。

 

按此與海藏治狂言發斑。

 

身熱脈沉細陰証例同。

 

丹溪治一婦。

 

患心中如火燒。

 

一燒便入小腸。

 

急去小便。

 

大便隨時亦出。

 

脈滑數,此相火送入小腸。

 

以四物加芩、連、 香、木通四劑。

 

三年之患頓愈。

 

石頑治太史張弘蘧精氣下脫。

 

虛火上逆。

 

怔忡失血証。

 

診其右關氣口獨顯弦象。

 

左尺稍嫌微數。

 

余皆微細搏指。

 

明系陰火內伏之象。

 

診後。

 

乃尊唯一詳述病情。

 

雲自去冬勞心太過。

 

精氣滑脫。

 

加以怵惕恐懼。

 

怔忡驚悸不寧。

 

都門之醫。

 

峻用人參、桂、附。

 

至歲底稍可。

 

交春復劇如前。

 

遂乞假歸吳。

 

吳門諸醫。

 

咸效用參、附導火歸源。

 

固斂精氣之藥。

 

略無一驗。

 

轉覺委頓異常。

 

稍稍用心,則心系牽引掣痛。

 

痛連脊骨對心處,或時痛引膺脅,或時巔頂如掀,或時臂股手足指甲皆隱隱作痛。

 

怔忡之狀,如碓杵,如牽繩,如簸物,如繃絹,如以竹擊空。

 

控引頭中,如失腦髓之狀。

 

夢中嘗自作文。

 

覺時成篇可記。

 

達旦倦怠睡去。

 

便欲失精。

 

精去則神魂如飛越之狀。

 

觀其氣色鮮澤。

 

言談 。

 

總屬真元下脫。

 

虛陽上擾之候。

 

細推脈証。

 

始先雖屬陽氣虛脫,而過餌辛溫峻補之劑。

 

致陽暴亢而反耗真陰。

 

當此急宜轉關以救垂絕之陰。

 

庶可挽回前過。

 

為疏二方。

 

煎用保元合四君。

 

丸用六味合生脈。

 

服及兩月後。

 

諸証稍平。

 

但倦怠力微。

 

因自檢方書得補中益氣湯為夏月當用之劑。

 

於中加入桂、附二味。

 

一啜即喉痛聲喑。

 

復邀診候。

 

見其面顏精采,而聲音忽喑。

 

莫解其故。

 

詢之乃尊。

 

知為升、柴、桂、附升動虛陽所致,即以前方倍生脈服之。

 

半月後。

 

聲音漸復。

 

日漸向安。

 

但起居調攝。

 

殊費周折。

 

衣被過暖。

 

便咽乾痰結。

 

稍涼則背微畏寒,或啜熱飲,則周身大汗。

 

怔忡走精,此皆宿昔過用桂、附。

 

餘熱內伏而尋出路也。

 

適有石門董載臣。

 

謂其伏火未清。

 

非芩、連不能解散。

 

時值嘉平。

 

不敢輕用苦寒。

 

仲春載臣復至。

 

坐俟進藥。

 

可保萬全。

 

服數劑。

 

形神爽朗。

 

是後堅心服之。

 

至初夏。

 

反覺精神散亂。

 

氣不收攝。

 

乃盡出從前所服之方。

 

就正於予。

 

予謂桂、附陽藥。

 

火毒之性。

 

力能上升。

 

得參以濡之,故可久伏下焦。

 

與龍潛水底不異。

 

若究其源。

 

惟滋腎丸一方。

 

為之正治。

 

但既經芩、連折之於上。

 

豈堪復受知、柏侵伐於下乎。

 

從頭打算。

 

自春徂夏。

 

不離苦寒。

 

苦先入心,必從火化。

 

何敢兼用肉桂引動虛陽。

 

發其潛伏之性哉。

 

端本澄源。

 

仍不出六味合生脈。

 

經歲常服。

 

不特壯水製陽。

 

兼得金水相生之妙用。

 

何憚桂、附之餘毒不化耶。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0:27 , Processed in 0.2812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