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聖濟總錄卷第五 諸風門-中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0 19:5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聖濟總錄卷第五 諸風門-中風

 

 

論曰風邪中人,以春甲乙得之,為肝風。

 

以夏丙丁得之,為心風。

 

以季夏戊己得之,為脾風。

 

以秋庚辛得之,為肺風。

 

以冬壬癸得之,為腎風。

 

若中其五臟六腑之俞,則各隨其証而治之。

 

治諸中風靈寶丹方 人生自幼稚至於老耄,率多因風而致疾,或嗜食傷飽,或不食失飢,或渴而失飲,或飲而過量,或因五味之傷,或冒熱沖風,或大寒近火,或暴露寒濕,或刺損肌膚,撲傷肢體,或失節宣,或多嗜欲,緣此風趨諸竅,或留一偏,遂使手足不遂,言語謇澀,或痛連骨髓,或痺襲皮膚,瘙癢如蟲行, 痺如鐵石,或多痰好睡,或健忘多嗔,血脈不行,肉色乾瘦,久在床枕,起便須人,語澀面浮,精神困耗,皆其証也。

 

若積歲不愈,肢節不能運動者,但如法服十數粒即效,亦有中風卒斃者,但心頭未冷,取藥五粒,以醋調摩臍中一千餘遍,當從臍四面漸暖,待眼開後,以熱醋研下十丸。

 

入口即活,凡病不問輕重,年月深淺,先以紅雪通中散三錢茶調下,須臾更以熱茶投,令宣瀉一兩行,便依法煎薑豆湯下三粒,當以他人熱手更摩所患處。

 

須臾熱徹,當覺肉內有物如火至病所,一二百日內、及一年內風疾,不能下床者,一服三粒,十服後,便可行步,如患至重者,每利一度後,隔日服五粒,又住三五日,即更利,不過三十粒,平複如故,若打撲傷損,多年,每遇天陰疼痛,舉動不能者,可五七服,服此藥多者,疾去後藥力常在,具方如後。

 

丹砂(一兩半研如皂子大絹袋盛以蕎麥灰下汁煮三複時取出研如粉) 自然銅(一兩先搗兩碎 四味用有蓋瓶子,先以金薄三片,鋪瓶底上,便入硫黃。

 

又以金薄兩片蓋之,次入雄黃,又以金薄兩片蓋之,次入丹砂,又以金薄兩片蓋之。

 

次入自然銅,又以金薄三片蓋之,以瓶蓋合卻,不用固濟,於灰內坐瓶子令穩,以火養三日三夜,第一日、用熟炭火半斤圍瓶子。

 

去瓶子三寸。

 

第二日,用熟火十兩,去瓶子二寸半,第三日,用火一斤,去瓶子二寸,以火盡為度,候冷取藥出,以紙三重裹藥,於淨濕土中培至來旦。

 

取出更研令細。

 

磁石( 醋淬一七遍搗研如粉) 陽起石(研如粉) 理石(研如粉) 紫石英(研如粉) 四味各三分,用有蓋瓷瓶子,先入磁石,次入陽起石,次入理石,次入紫石英。

 

其所入金薄,一依前法,以蓋合之,不用固濟,用火養三日三夜。

 

第一日,用熟火一斤,去瓶子三寸,第二日,用火三斤,去瓶子二寸半,第三日,用火半秤,去瓶子二寸。

 

一日至夜,任火自銷,候冷取出藥,用紙裹入濕土中。

 

培至來旦,取出更研令細。

 

牛黃 龍腦 麝香 膃肭臍(酒刷炙) 龍齒 虎腦骨(酒塗炙) 六味各一兩,搗羅為末,更研如粉。

 

石鐘乳(十兩,以絹袋盛,先以長流水,煮半日後棄水,別用水五斗,煎取一斗,留煮後草藥外,更留鐘乳水三合,磨生犀角三分) 苦參 遠志(去心) 巴戟天(去心) 烏蛇(酒 六味搗羅為末,以前鐘乳水一斗,煎至七升,用生絹濾去滓澄清。

 

木香 肉豆蔻(去殼) 鹿茸(去毛塗酥炙) 桂(去粗皮、各一兩半) 延胡索 胡桐淚(各三分) 六味搗羅為末,以前鐘乳汁七升,煎至四升,以生絹濾去滓澄清。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當歸(切焙、各一兩) 二味搗羅為末,以前鐘乳汁四升,煎至二升,以生絹濾去滓澄清。

 

皂子仁(一兩半,搗羅為末) 芒硝(一兩細研) 生地黃汁(一升) 無灰酒(一升)童子小便(一升) 上三十四味,以地黃汁等,通前三升計六升貯鍋中,於靜室內,以文火養至一升,下金石藥末在內,以柳木篦攪,勿令住手,稀稠得所去火,然後入牛黃等六味,攪令極勻,即下皂子仁末,及磨下犀角水,以綿濾過,入在藥內研於缽內,以乳椎研三五千轉,此藥粘如膠,須用力研之。

 

研訖分為三分,納一分,入上件芒硝,別更研令勻,並丸如梧桐子大。

 

此藥三名,一名歸命丹,一名返魂丹,入芒硝者,名破棺丹,如有中一切風,牙關緊急,及尸厥暴亡者,以熱醋研三兩丸,灌在口中,下得咽喉即活,如要常服,空心溫酒下二丸。

 

紅雪通中散方大青(別研一兩) 硝石(五斤煎藥後下) 丹砂(別研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 羚羊角(竹葉(一握) 訶黎勒(一十五枚去核) 大腹 檳榔(各五枚銼) 上一十三味,別研丹砂大青外,餘並粗搗篩,用水一斗浸一宿,煎至五升去滓,入銀石鍋,即下硝石丹砂大青,不住手攪,候減盡水,即成紅雪,置瓷器中,三日取出,搗羅為末,卻用瓷瓶子盛,不得泄氣,有患風疾,及一切滯悶不通。

 

臨臥用溫水調下二錢匕,小兒半錢匕,亦治傷寒。

 

治中風神仙大驗備急黑神丸方雄黃(研) 砂(研) 丹砂(研) 硫黃研 水銀(先以慢火生鐵銚內熔硫黃銷,始傾入水銀,急以火箸攪恐焰起,即離火以濕布搭滅,候冷刮取,與上三件同搗研)此五味各一兩,取一湖南燒藥罐子,先用六一泥固濟待乾,入上件研者末,都入罐子中。

 

實按令平,連蓋子泥四縫,只留一寸縫不泥,合慢火勻養一複時,加火近罐子燒令通赤。

 

縫中有煙焰出。

 

急抽火令人按蓋子急泥合縫周遍。

 

用淨篩土窨定藥罐子。

 

不得令露透。

 

出藥氣。

 

上以大盆合之。

 

次日取出藥搗羅。

 

用濕重帛包裹。

 

以淨濕土內窨盆合。

 

出火毒。

 

三日三夜。

 

逐日起盆微洒水。

 

日滿取藥。

 

再研如粉。

 

入後藥末。

 

犀角(鎊) 鹿茸(酥炙去毛各一兩) 牛黃(研半兩) 天竺黃(研) 升麻 天麻 干蠍( 兩) 上一十五味。

 

將後十味除研外。

 

搗羅為末。

 

次入牛黃天竺黃。

 

並前研五味。

 

再同研勻。

 

用青州大棗蒸熟。

 

去皮核。

 

研如膏、和藥。

 

搗一千杵。

 

丸如梧桐子大。

 

中風急風牙關急口噤不開。

 

用豆淋酒生薑汁去滓。

 

研二丸至三丸。

 

斡開口灌下。

 

如人行五裡、更一服。

 

連三服汗出解。

 

宜食生薑酒粟米粥。

 

合此藥宜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或臘日。

 

於淨室中焚香齋沐修合。

 

切忌禽獸並婦人等見。

 

治中風大通水銀丸方水銀 鉛丹(研) 丹砂(研) 胡粉(研) 鉛霜(別研候藥成入) 雄黃(研) 硫黃(先以丹砂同研) 曾青(各一兩別研、次以曾青鉛丹胡粉同研。

 

) 上九味。

 

先將水銀沙子雄黃丹砂 砂研。

 

入湖南瓶子中實築。

 

次下曾青鉛丹胡粉實築。

 

用蓋子蓋訖。

 

用六一泥固濟。

 

留縫一寸不泥。

 

合火炙令乾。

 

先用文火養一日夜。

 

後用武火從午時燒至申時通赤。

 

縫中有煙焰藥氣起。

 

即抽火向後。

 

急泥合縫。

 

用篩了淨灰蓋窨瓶子。

 

候至來日。

 

冷即開取藥出、搗羅。

 

下用篩入濕淨沙土攤開。

 

上以重抄紙三重襯。

 

置藥在上。

 

上更以三重抄紙蓋。

 

細勻洒濕土。

 

以盆合蓋。

 

經三日夜。

 

每日微洒水。

 

日滿取藥。

 

再入缽與鉛霜一味同研細。

 

用爛蒸青州大棗。

 

取肉研如膏拌和。

 

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丸至兩丸。

 

用豆淋酒下。

 

空心午時夜臥服。

 

得出慎外風。

 

未汗用熱生薑稀粥投之。

 

汗出即瘥。

 

治中風大通青金丹方曾青(三分螺髻者為上研) 金薄(四十九片) 丹砂(別研) 硫黃(研) 胡粉(研)紫石英(研各一兩) 水銀(三分與硫黃結沙子研) 鉛霜(研) 鉛丹(與曾青末紫石英末定粉鉛霜 上一十味。

 

取一湖南燒藥瓶子並蓋。

 

用六一泥固濟。

 

火 令乾。

 

先下金薄二十片。

 

次下沙子同研四味末實按平。

 

又下金薄二十片。

 

次下曾青同研五味末。

 

又實按令平。

 

次又下金薄九片。

 

始用蓋子。

 

六一泥泥合蓋子。

 

只留縫一寸不泥合。

 

用火法並再搗羅出火毒。

 

及再研法。

 

並與前方大通水銀丸同。

 

用槐膠濃煮湯。

 

去滓停令溫。

 

入白面煮作稠糊。

 

丸如梧桐子大。

 

凡中風癱瘓風。

 

手足攣急風。

 

口面 斜風。

 

癲癇風狂風邪風。

 

並用溫酒下五丸至七丸。

 

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服。

 

治中風癱瘓半身不遂。

 

口眼 斜。

 

語言謇澀。

 

形神如醉。

 

驚悸狂言。

 

夜臥不安。

 

或周身麻痺皮膚不知痛癢。

 

四肢不舉。

 

身重如石。

 

腰膝強硬。

 

或筋脈拘攣螈 。

 

不能行步。

 

百關壅閼。

 

痰涎痞滯。

 

或卒急中惡、客忤、尸注、鬼氣、邪魘、尸厥、暴亡不省人事等疾。

 

至聖太一散方犀角(鎊) 仙靈脾 真珠末 滑石(研) 胡黃連 惡實(炒) 人參地丁草(去根)白茯苓(去皮) 蠶砂(炒) 甜硝(研) 板藍根 郁金(各一兩) 大黃(銼) 牛黃(研) 血竭(研)藥延胡索 玳瑁(鎊) 琥 上二十六味。

 

並搗研為末。

 

如中風不語。

 

用新水調下一錢匕。

 

如口噤即灌下。

 

若能咳嗽。

 

夜半當省人事。

 

灌藥四服後不咳嗽者。

 

必不可救。

 

卒中惡風涎不止。

 

用白礬末半錢匕。

 

太一散一錢匕和勻。

 

以新水調下。

 

慢慢灌之即活。

 

治中急慢風硫黃大黑神丸方硫黃(研) 丹砂(研) 水銀(各一兩) 雄黃(研半兩)此四味各細研。

 

用銚子先下硫黃。

 

銷後下丹砂水銀雄黃。

 

文武火結成沙子。

 

待冷刮取。

 

搗羅為末。

 

先取一瓷瓶上磨瓦一小片作蓋。

 

鑽一竅可度得菜豆。

 

用六一泥固濟瓶子。

 

火 令乾。

 

卻入沙子末在瓶內。

 

按令平實。

 

然後下蓋子泥合縫。

 

留竅子候乾。

 

用火半秤四面約四寸許。

 

候燒至一食頃。

 

更加火漸近瓶子。

 

待黑氣出盡後。

 

取濕紙搭瓶竅上。

 

如紙才乾。

 

便易之。

 

至三十易為止。

 

待冷取出細研。

 

以酒浸潤一宿。

 

再焙為末。

 

入後藥。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二兩) 天麻(一兩半) 白附子(炮)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 白僵蠶(炒) 桂(去粗皮) 天南星(炮各半兩) 干漆(炒令煙出) 上一十六味。

 

前四味先 研為末。

 

次將後一十二味搗羅為末。

 

各頓一處。

 

每石藥末一兩。

 

入後藥末二兩。

 

同研取勻。

 

煉蜜丸如雞頭實大。

 

中風者、以豆淋酒研下一丸至二丸。

 

以濃衣複出汗。

 

未汗更服。

 

用熱生薑稀粥投。

 

汗出、慎外風。

 

治五臟中風、偏風、賊風、偏枯、手足不遂。

 

八瓊丹方硫黃 水銀(二味同炮作沙子) 曾青 丹砂 雄黃 白石英 紫石英 鉛丹 玄精石 胡粉(各一兩) 硝石(二兩) 以上十一味各細研。

 

入瓷合盛。

 

合上留一眼子。

 

外用六一泥固濟畢候乾。

 

以文火養一複時後。

 

閉合眼子。

 

用大火燒令通赤。

 

去火放冷取出。

 

以紙裹藥地內培三日。

 

去火毒取出。

 

研令極細。

 

入後藥。

 

龍腦 麝香 牛黃 琥珀 天竺黃(並細研) 烏蛇(酒浸三日去皮骨炙) 虎骨(酥炙)(去粗皮) 木香 白僵蠶(炒) 犀角( 膩粉(研各半兩) 上三十八味。

 

除前 研外。

 

餘搗研為末。

 

再同研勻。

 

煉蜜和搗一二千下。

 

丸如小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

 

以豆淋酒下。

 

輕病只溫酒嚼下。

 

治卒中惡風、涎潮昏重、口眼 斜、四肢 曳、口噤不省。

 

延壽丹方丹砂(研) 膩粉(研) 鐵粉(研) 白附子(各二兩) 蛇黃( 醋淬)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九兩) 巴豆(打碎用新水浸七日、逐日換水、日足以紙裹壓出油) 生金 生銀(並錯末各苗酒浸切焙) 蠍梢( 上一十五味。

 

搗研為末。

 

煉蜜和粟米飯。

 

丸如雞頭實大。

 

中惡風 曳。

 

及諸癇疾。

 

薄荷酒磨下一丸。

 

年老半丸。

 

小兒驚癇。

 

十歲以上。

 

一丸。

 

分四服。

 

四歲以下。

 

一丸分五服。

 

新生兒一丸分七服。

 

並用蜜水磨下。

 

如中風發直。

 

面如桃花色。

 

口眼俱閉。

 

喉中作聲。

 

汗出如油。

 

及汗出不流。

 

多要下泄或瀉血者。

 

並是惡候。

 

更不用服。

 

唯口噤眼開者。

 

藥下立瘥。

 

纏喉風壅塞。

 

氣息不通。

 

用生薑薄荷酒。

 

急化一丸。

 

治中風不計緩急。

 

涎潮昏悶。

 

不知人事。

 

七寶丸方丹砂 牛黃 水銀 龍腦 膩粉 麝香(並細研各一分) 金薄(大者二十一片與藥末同 上七味再同研。

 

令水銀星盡。

 

用蒸棗肉丸如梧桐子大。

 

病輕者、每服十丸。

 

重者二十丸。

 

溫水化破服。

 

利下涎。

 

須服和氣藥。

 

日後時服慢治風藥。

 

治一切風。

 

龍腦雙丸方天南星(湯浸洗切焙)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切焙各半兩) 干蠍(酒拌炒) 白僵蠶(酒炒 上八味。

 

一處研勻。

 

稀糯米糊丸如皂子大。

 

每服一丸或二丸。

 

嚼破溫酒下。

 

如急風口噤。

 

用青蔥筒子灌於鼻內。

 

口立開、大效。

 

治中風因飲酒過節。

 

不能言語。

 

手足不遂。

 

精神恍惚。

 

得病一兩日服。

 

葛根湯方生葛根(長一尺徑二寸) 生薑汁(一合) 竹瀝(二升) 上三味。

 

先取生葛根。

 

洗刮去皮土。

 

搗研壓取汁。

 

葛滓再搗以竹瀝沃複壓取汁盡為度。

 

將生薑汁和勻。

 

同用濃綿濾過。

 

銀石銚內煎三五沸。

 

瓷器盛。

 

不拘時候。

 

食前溫服。

 

如覺腹內氣轉作聲似痛。

 

即食後溫服。

 

如此服七日後。

 

以後九味附子湯補之。

 

治中風服前湯後服附子補湯方附子(炮裂去皮臍) 石膏(碎) 乾薑(炮各一兩半) 桂(去粗皮) 犀(鎊各一兩) 地骨 上九味。

 

銼如麻豆。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入生薑半分切。

 

煎至八分去滓。

 

空腹溫服。

 

三服後。

 

用熱生薑稀粥投之。

 

以濃衣複令汗出。

 

汗不止。

 

以牡蠣粉粉身。

 

覺熱壅即疏服。

 

病勢損。

 

不必盡劑。

 

服此二藥未效。

 

宜服後薏苡仁湯。

 

治中風風勢未退。

 

服前湯數日未效。

 

薏苡仁湯方薏苡仁(炒一兩半) 葳蕤(一兩) 麥門冬(去心生用半兩) 石膏(碎二兩半) 杏仁(去骨皮 人參( 上一十味。

 

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

 

去滓入竹瀝半合。

 

白蜜少許。

 

攪令勻溫服。

 

病若熱多。

 

即食前冷服。

 

若冷多即食後暖服。

 

如服後苦參丸。

 

以此湯咽下。

 

治中風風熱未退。

 

頻服前湯。

 

力不能攻。

 

更服苦參丸方苦參(三兩) 乾薑(炮二兩) 芎 (三兩) 玄參 丹參 人參 沙參 升麻 白朮(各 上一十二味。

 

搗羅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煎薏苡仁湯下二十丸。

 

日再服。

 

稍加至三十丸。

 

治中風入臟。

 

四體不自知。

 

口不能語。

 

昏昧不知痛處。

 

或筋脈拘急。

 

中外疼痛。

 

不得轉側。

 

並宜大續命湯方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六兩)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 甘草(炙銼各二兩)芎 黃芩(去黑心) 乾薑(炮各一兩) 石膏(碎四兩) 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四十枚) 上九味。

 

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

 

空心並二服。

 

相去如人行五七裡。

 

用熱生薑稀粥投。

 

衣複微覺身潤。

 

或汗出。

 

切慎外風。

 

治風中五臟。

 

奄忽不能言。

 

四肢垂曳。

 

皮肉 痺。

 

痛癢不知。

 

獨活湯方獨活(去蘆頭三兩) 防風(去叉) 芎 白茯苓(去黑皮) 當歸(切焙) 葛根 桂(去粗皮各二兩) 麻黃(去根節先洗煎掠去沫焙三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細辛(去苗葉) 甘 上一十一味。

 

銼如麻豆。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生薑五片。

 

煎至八分。

 

去滓空心。

 

日午夜臥溫服。

 

若初得病自有汗。

 

減麻黃。

 

宿有滯氣。

 

加吳茱萸。

 

湯洗七遍炒二兩。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一兩。

 

乾嘔、加附子炮裂去臍皮一兩。

 

噦、加陳橘皮湯浸去白二兩。

 

若胸中吸吸少氣、加大棗去核十二枚。

 

心下驚悸、加茯苓去黑皮一兩。

 

若熱、去生薑加葛根。

 

初得風不須加減。

 

即依本方服。

 

四五日以後。

 

更視病虛實。

 

或加針灸。

 

治中風昏昧不知痛處。

 

或拘急不得轉側。

 

或四肢緩縱。

 

遺失便利。

 

小續命湯方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二兩) 桂(去粗皮三兩) 防風(去叉一兩半) 人參 芎 上一十一味。

 

銼如麻豆。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生薑半分切。

 

煎至八分。

 

去滓空心。

 

日午夜臥各溫服。

 

要發汗。

 

空腹並三服。

 

如人行五裡。

 

用熱生薑稀粥投之。

 

汗出慎外風。

 

治初得中風。

 

四肢不收。

 

心神昏憒。

 

眼不識人。

 

不能言語。

 

先服荊瀝湯方荊瀝 竹瀝 生葛汁(各一升) 生薑汁(三合) 上四味。

 

和勻去滓。

 

瓷器中煎三五沸。

 

每服一盞。

 

平旦日午晡時夜臥各一服。

 

服訖覺四體有異。

 

以次更服後防風湯。

 

次服防風湯方防風(去叉)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各三分) 芎 防己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 半兩) 羚 上一十三味。

 

銼如麻豆。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入生薑半分切。

 

煎至八分去滓。

 

更入竹瀝葛汁各少許。

 

再煎三五沸。

 

溫服日二夜一。

 

覺減損。

 

更服後防己竹瀝湯。

 

次服防己竹瀝湯方防己(銼一兩)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三兩) 防風(去叉) 升麻 桂(去粗皮) 芎 獨活(去蘆頭) 羚羊角(鎊各二兩) 上八味。

 

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去滓。

 

更入竹瀝一合。

 

再煎三五沸。

 

溫服日二夜一。

 

手足逆冷。

 

加生薑三兩。

 

白朮二兩。

 

風若未除。

 

更服後防風獨活湯。

 

次服防風獨活湯方防風(去叉) 獨活(去蘆頭) 秦艽(去苗土) 黃耆 芍藥 人參 茯神(去木) 白朮(各一兩) 濃 苗酒浸切焙) 五加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麻黃苡仁(各一升) 石膏(碎) 熟乾地 上三十一味。

 

銼如麻豆。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入生薑半分切。

 

煎至八分。

 

去滓空心。

 

日午夜臥各溫服。

 

如覺心膈虛煩滿悶。

 

氣喘面赤。

 

即與第一方四味荊瀝湯。

 

相間服佳。

 

又用竹根竹葉細切煮濃汁。

 

去滓代水煎防風湯尤良。

 

治中風欲死。

 

身體緩急。

 

目不得開。

 

舌強不能語。

 

附子湯方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枚) 芍藥 甘草(炙)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 白朮(各一兩) 防風(去叉) 防己(各一兩半) 人參 黃芩(去黑心) 桂(去粗皮) 獨活(去蘆頭) 芎 上一十三味。

 

銼如麻豆。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入生薑半分切。

 

煎至八分。

 

去滓空心。

 

日午夜臥各溫服。

 

如人行五裡。

 

以熱生薑粥投之。

 

微汗出慎外風。

 

治中風手足不遂舉體疼痛或筋脈攣急龜甲湯方龜甲(醋炙) 虎骨(酥炙各六兩) 海桐皮 羌活(去蘆頭) 丹參 獨活(去蘆頭)牛膝 (炮裂去臍 歸(切焙) 桂(去粗皮)(九節者去鬚米泔浸後切焙一兩半) 上二十二味。

 

銼如麻豆。

 

每用八錢匕。

 

水一盞。

 

酒一盞。

 

生薑十片。

 

同煎去滓。

 

取一大盞。

 

溫分二服。

 

空心日午夜臥服。

 

要出汗並二服。

 

如人行五裡。

 

以熱生薑稀粥投。

 

濃衣複汗出慎外風。

 

治中風肢體弛緩。

 

言語謇澀。

 

精神 憒。

 

麻黃湯方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三兩) 桂(去粗皮半兩) 獨活(去蘆頭) 羚羊角(鎊各三分)六兩) 甘草(炙 上一十味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

 

如人行五裡。

 

再服。

 

用熱生薑稀粥投。

 

汗出慎外風。

 

治中風肢體緩縱。

 

精神恍惚。

 

言語謇澀。

 

薏苡仁湯方薏苡仁(炒五兩) 葳蕤(切焙) 茯神(去木各三兩) 犀角(鎊二兩) 烏梅(去核七枚) 上六味。

 

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入生薑半分切。

 

煎至八分去滓。

 

入竹瀝白蜜各少許。

 

再煎三五沸。

 

食後日午夜臥各一服。

 

治中風昏塞。

 

肢體不收。

 

口眼 僻。

 

神照散方木香 白茯苓(去黑皮) 芎 人參 獨活(去蘆頭) 蒺藜子(炒去角) 黃耆(銼各一兩一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 遠志(去心各三分) 萆 茵芋(各一兩) 梔子仁(二兩) 上一十二味。

 

搗羅為末。

 

每服一錢匕。

 

溫酒調下。

 

加至二錢三錢匕。

 

空心日午夜臥服。

 

治國中風失音不語。

 

昏昧不知人。

 

先宜吐風痰。

 

令省覺。

 

次可服諸湯散。

 

吐痰白礬散方白礬(二兩生用) 生薑(一兩連皮搗碎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 上二味。

 

先細研白礬為末。

 

入濃煎生薑湯研濾。

 

分三服。

 

旋旋灌。

 

須臾吐出痰毒。

 

眼開風退。

 

方可救治。

 

若氣衰力弱。

 

不宜用猛性藥吐之。

 

設吐得痰毒。

 

則增疾勢。

 

治中風精神冒悶。

 

語聲不出。

 

桂附湯方桂(去粗皮一兩) 羌活(去蘆頭) 防風(去叉各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赤箭 羚羊角(鎊) 酸棗仁(炒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八味。

 

咀如麻豆。

 

每服四錢匕。

 

水一大盞。

 

煎至七分去滓。

 

入竹瀝一合。

 

再煎一二沸。

 

不計時溫服。

 

治中風涎潮搐搦。

 

口眼 斜。

 

手足垂 。

 

及破傷風沐風產後中風等。

 

鐵粉散方鐵粉(研四兩) 天麻 白僵蠶(直者炒各一兩) 蠍梢(炒一分) 白附子(炮半兩)烏頭一分) 丹 上一十一味。

 

以前八味搗羅為末。

 

同後三味合研令勻。

 

每服一錢匕。

 

薄荷汁和酒調下。

 

臘茶清亦得。

 

如病勢危急。

 

研龍腦膩粉薄荷水調服。

 

小兒驚風服半錢匕。

 

治中風積涎在膈下。

 

四肢癱瘓。

 

或不知人事。

 

太一赤丸方丹砂 硼砂 砂 鉛白霜 粉霜 硫黃(各半兩細研) 金薄 銀薄(各十片與前六味同研) 金牙(研) 紫石英(研) 天麻 羌活(去蘆頭) 獨活(去蘆頭) 巴豆(去心膜出油盡) 乾 上一十五味。

 

搗研為末。

 

用黃蠟三兩熔作汁。

 

拌諸藥。

 

乘熱丸如雞頭實大。

 

用丹砂為衣。

 

入瓷合盛。

 

每服一丸。

 

用糯米飲半盞。

 

龍腦膩粉各少許。

 

薄荷自然汁同化下。

 

取下風涎為效。

 

治卒中風涎潮昏塞。

 

口眼 斜。

 

手足麻痺。

 

言語謇澀大治風癇。

 

聖餅子方丹砂 鐵粉(各一分) 牛黃 甜硝 麝香 龍腦 硼砂(七味並研) 天麻 白芷 犀角子天味銼了拌 上一十八味。

 

搗研為末。

 

煉蜜為劑。

 

分作六十餅。

 

每服一餅。

 

薄荷酒化下。

 

小兒驚癇一餅。

 

分作五服。

 

薄荷湯化下。

 

治中風不語。

 

兩目不開。

 

手足抽掣。

 

發歇往來。

 

昏塞涎潮。

 

防風湯方防風(去叉) 羚羊角(鎊) 獨活(去蘆頭) 赤箭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當歸(艽(去苗土各半 上一十一味。

 

粗搗篩。

 

每服四錢匕。

 

以水一大盞。

 

生薑半分切。

 

煎至七分去滓。

 

不計時溫服。

 

治中急風涎潮昏塞。

 

不省人事。

 

口眼 斜。

 

手足 曳。

 

抽掣麻木。

 

筋脈拘急。

 

皮膚不仁。

 

牛黃丸方牛黃(別研) 天南星(搗羅為末納牛膽中陰乾者各一兩) 白附子(生用半兩) 天雄(炮去臍皮各一兩) 上八味。

 

除研外。

 

搗羅為末。

 

拌勻煉蜜。

 

丸如雞頭實大。

 

每服一丸或二丸。

 

溫薄荷自然汁化下。

 

不計時候。

 

治中風病不語。

 

喉中如拽鋸。

 

口中沫出。

 

取涎丸方天南星(大者一枚、去浮皮、剜中作坑、入醋令八分滿、四面用火逼醋乾黃色、銼) 藜蘆(一分) 上二味。

 

搗研為末。

 

用麵糊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丸。

 

溫酒下。

 

良久吐出涎為效。

 

吐不止。

 

用冷蔥湯呷即止。

 

治中風涎潮言語謇澀。

 

精神恍惚煩悶。

 

內有熱氣在下。

 

使大腸秘澀。

 

熱氣乘虛上沖。

 

則神志昏昧。

 

宜順三焦化涎。

 

七膏方牛黃 麝香 龍腦 丹砂 雄黃(各一分同研)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 天竺黃 白僵(炒一分) 七遍) 銀礦( ) 乳 人參 胡黃連 桑螵蛸( 上二十八味。

 

搗研為末。

 

煉蜜為劑。

 

丸如皂子大。

 

每服一丸。

 

薄荷湯化下。

 

食後臨臥服。

 

卒病不拘時服。

 

治急風卒中半身不遂。

 

腰腳軟弱。

 

歷節疼痛。

 

手足拘攣。

 

口面 斜。

 

言語謇澀。

 

白癜頑麻。

 

心驚恍惚。

 

肢體戰掉。

 

腿癱瘓。

 

及腳氣風腫疼痛等疾。

 

蟬蛻丸方蟬蛻 干蠍(炒去土) 附子(生去皮臍) 五味子(四味各一兩用酒三升浸三日取出焙乾)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 天麻 天南星(炮各二兩) 白附子(炮) 芎 白僵蠶(炒) 防風 雄雀糞(炒各一兩) 當 上二十味。

 

搗研為末。

 

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半丸。

 

薄荷酒嚼下。

 

急風癱瘓。

 

及攻注筋骨疼痛。

 

薄荷汁化開一丸。

 

以熱酒投下。

 

向患處臥。

 

衣被蓋出汗。

 

睡覺疼痛即定。

 

治中風昏憒。

 

肢體不收。

 

不以緩急。

 

通神效方烏蛇(去皮骨酒浸炙) 躑躅花(酒浸炒) 蟬蛻(生用) 天南星(生薑汁浸炒乾) 麻黃((去蘆頭) 石 炒) 干蠍(生用) 附子 砂(別研各一兩) 麝香(別研半 上二十味。

 

除別研外。

 

搗羅為散。

 

每服一錢至二錢匕。

 

溫酒調下。

 

日三服。

 

治中風精神昏昧。

 

四肢縱緩。

 

言語謇澀。

 

五靈脂丸方五靈脂(別為末) 附子(炮裂去皮臍) 天麻(各五兩) 白僵蠶(生用) 天南星(生用) 龍(去土各五兩) 上一十三味。

 

搗研為末。

 

用醇酒五升。

 

以五靈脂末。

 

並入細面一兩。

 

同煎成膏。

 

與眾藥杵丸。

 

如雞頭實大。

 

每服一丸。

 

用蔥白二寸。

 

生薑一寸細銼。

 

酒一盞、煎。

 

臨熟去滓。

 

入薄荷汁少許。

 

放溫磨下。

 

治五臟內虛。

 

中風昏冒。

 

涎潮氣壅。

 

雄黃半夏丸方雄黃(飛過研一兩)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三分為末) 丹砂(研一兩) 膩粉(研一分) 上七味。

 

同研極細。

 

用生薑自然汁。

 

調麵糊和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粒。

 

食後臨臥生薑湯下。

 

如要行風氣。

 

空心服二粒甚效。

 

治三十六種風大黃丸方大黃(銼) 蔓荊實 桂(去粗皮)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各一兩) 羌活(去蘆頭) 芎 (各一兩半) 防己 白附子(炮各二兩半)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乾三兩)雄黃(研) 上一十三味。

 

搗研為末。

 

煉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溫酒下。

 

服訖飲酒三兩盞。

 

以衣複出汗如桃膠。

 

後每夜服七丸。

 

四十九日愈。

 

治中風手足 痺。

 

行履艱難。

 

羚羊角丸方羚羊角(屑) 桂(去粗皮) 白檳榔(煨銼) 五加皮(銼) 人參 丹參 柏子仁 枳殼(去瓤麩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各一兩半) 茯神(去木) 防風(去叉) 熟乾地黃(焙) 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 南木香 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薏苡仁(二兩半 上一十七味。

 

搗羅極細。

 

煉蜜和丸。

 

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日二。

 

治中風諸疾。

 

大麻仁丸方大麻仁(研) 吳茱萸(湯浸焙炒) 麻黃(去根節) 枳殼(麩炒去瓤) 白芷(各半兩) 天去皮臍) 秦艽(去門冬(去心焙) 獨活(去檳榔(煨一兩半) 熟乾地黃(切焙 上二十味。

 

搗羅為末。

 

煉蜜和丸。

 

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日三。

 

治中風身體疼痛。

 

四肢緩弱不遂。

 

羌活湯方羌活(去蘆頭半兩) 葛根(三分) 熟乾地黃(焙三分) 甘草(炙) 桂(去粗皮各一分) 上八味。

 

銼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去滓。

 

食後良久溫服。

 

服訖衣被覆取微汗為度。

 

治中風汗出不止。

 

秦艽散方秦艽(去苗土)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 桂(去粗皮) 石斛(去根各一兩) 上五味。

 

搗羅為散。

 

每服三錢匕。

 

空腹溫酒調下、日再。

 

治一切虛風等疾。

 

心神迷悶。

 

頭目旋暈。

 

耳內虛鳴。

 

唇面冷麻。

 

口面 邪。

 

語言謇澀。

 

舌本緊強。

 

神志昏塞。

 

涎液不收。

 

虛風丸方白附子(炮裂) 天南星(炮裂) 烏頭(炮裂去皮臍) 天雄(炮裂去皮臍) 防風(去叉) 天麻 附子(炮裂去皮臍) 芎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天蓼木 烏蛇肉(酒浸炙) 白蘚 黃(別研細) 牛黃(別 研細) 麝香(半兩別研細) 上二十四味。

 

同為末。

 

煉蜜丸如櫻桃大。

 

每服一丸。

 

荊芥湯嚼下。

 

或化下亦得。

 

不計時候。

 

治中風仆地。

 

口眼 斜。

 

涎潮語澀。

 

手足不遂。

 

及非時胸膈痰涎。

 

水銀丸方水銀(一兩) 青州棗(十枚煮取肉) 臘茶末(半兩) 上三味。

 

將棗肉先同水銀。

 

研令星盡。

 

然後入臘茶末。

 

一處研勻。

 

旋滴糯米飲。

 

丸如皂子大。

 

每服一丸。

 

溫酒下。

 

不計時候磨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3: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