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石室秘錄 卷二 樂集 緩治法2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8 16:1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石室秘錄 卷二 樂集 緩治法23

 

 

緩治法

 

論陽明之火大渴 論大吐 論大瀉

 

天師曰︰緩治者,不可急而姑緩之也。

 

如人病火盛之症,大渴引飲,呼水自救,朝食即飢,或夜食不止;或久虛之人,氣息奄奄,不能飲食者是。

 

前症陽明火盛,故能食善消,宜竹葉石膏以治之矣,然而不可急也。

 

蓋火盛必然水哀,火之有餘,水之不足,石膏辛散之味,雖然去火,而勢過猛烈,實能鑠盡真陰,大熱之際,不得已而用之,所以救存腎中之水也,若日日用之,則水不能救而反耗真陰之氣,真陰之氣既耗。

 

則火仍復沸騰,不若緩治之為得也。

 

方用元參一兩,麥冬五錢,白芥子二錢,竹葉三十片,甘菊花二錢,生地三錢,陳皮五分,丹皮二錢治之。

 

(〔批〕清肅至涼湯。)

 

此方之妙。

 

全在元參能去浮游之火,使陽明之余火漸漸消滅;麥冬消肺中之熱,斷胃之來路;用生地清腎中之火,斷胃之去路;加丹皮截胃之旁路;竹葉與白芥子清痰行心,又截胃之中路;四面八方,俱是分散其勢,則餘火安能重聚。

 

此緩治法,勝於急遽之功也。

 

至於久虛之人,氣息奄奄,無不曰宜急治矣。

 

不知氣血大虛,驟加大補之劑,力量難任,必至胃口轉加臌脹,反不若緩緩清補之也。

 

方用茯苓一錢,白朮五分,山藥一錢,陳皮三分,甘草三分,人參三分,當歸一錢,白芍二錢,棗仁五分,山楂三粒,麥芽三分,炮薑三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白芍為君,引參、苓入肝為佐。

 

小小使令,徐徐奏功,潛移默奪,使脾氣漸實,胃口漸開。

 

不急於張皇,而徐能奏功。

 

此又緩治之一法。

 

張公曰︰緩治之法,不止陽明之火宜然。

 

天師借而說法,余又廣之可也。

 

凡人久病,俱不可急遽用藥,須緩治為妙。

 

譬如人大渴之後,不可純用止渴之藥是矣。

 

然而大吐之人,豈亦可純用止嘔之味耶,不可也。

 

法當用人參五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甘草三分;陳皮一錢,豆蔻仁三粒,水煎服。

 

此方純用健胃補脾之劑,而人不知其中奧妙也,大吐之後,津液已干,如何又用健脾補胃以重燥之,得毋傷子太甚耶。

 

不知脾胃之氣健,而後津液能生。

 

苟以潤藥補之,則脾胃惡濕,反足傷其真氣,所以不用潤劑,而反用燥藥也。

 

他臟腑惡燥。

 

惟脾胃臟腑反惡濕而喜燥。

 

以人參、白朮投之,正投其所好。

 

又安有燥烈之虞哉。

 

大瀉之後,自多亡陰,宜以補陰藥治之矣。

 

然而以補陰之藥急治,反足增其水勢,法當以溫藥補之。

 

用熟地五兩。

 

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白朮五兩,肉桂一兩,肉果一兩,北五味一兩,吳茱萸一兩,人參五兩,薏仁五兩,各為末,蜜為丸,如梧子大。

 

(〔批〕生陰止瀉丹。)

 

每日晚飯前吞五錢,旬日即健矣。

 

此方之妙,不用茯苓、澤瀉、豬苓之類去分消水氣,而水氣自然分消。

 

蓋補腎正所以補脾,而緩治勝於急治也。

 

華君曰︰未傳。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1:08 , Processed in 0.1025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