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家姓。楊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7 00:37: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9-7 19:46 編輯

百家姓。楊姓

 

姓氏:楊

 

祖宗:伯僑

 

分類:以國為氏

 

姓氏起源:1、出自姬姓。

 

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

 

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

 

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

 

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伯僑之孫突食采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

 

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

 

西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

 

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

 

《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

 

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郡望:1、弘農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

 

東漢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農郡。

 

2、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

 

3、河內郡: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此支楊氏,其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將領楊苞。

 

堂號:"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

 

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

 

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裏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裏行賄。

 

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

 

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

 

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快滾出去!"

 

楊氏因以"四知"為堂號。

 

遷徙分佈:楊姓的發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內。

 

楊為晉所滅後,其子孫便向西發展繁衍,首先是遷入陝西境,後再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內,成為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

 

至漢代時,楊姓已廣泛分佈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楊姓入川也在此時,多由湖北、陝西省境遷去。

 

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南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

 

與此同時,又有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省境的楊氏,便散佈于長江中下游地區。

 

晉、唐這一時期,是楊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時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為突出,在此時期,多因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唐代的"安史之亂"而引發中原楊氏大舉南遷。

 

至宋代起,楊氏已廣泛分佈于江南廣大地區,並以福建為起播遷中心。

 

總之,楊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於今河南、山西、陝西三省間地以外,還有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一線,以湖南、江西為中心的又一線。

 

此後便逐漸向今河北、山東、內蒙、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直至編及全國各地。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13: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