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五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21: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五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

 

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

 

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一 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二 時令者;四時之變脈與之應也。

 

十二月大寒,至二月春分,為初之氣,厥陰風木主令,《經》云:厥陰之至,其脈弦。
 

春分至小滿為二之氣,少陰君火主令,《經》云:少陰之至,其脈鈞。
 

小滿至六月大暑,為三之氣,少陽相火主令,《經》曰:少陽之至,大而浮。
 

大暑至八月秋分,為四之氣,太陰濕土主令,《經》曰:太陰之至,其脈沉。
 

秋分至十月小雪,為五之氣,陽明燥金主令,《經》曰:陽明之至,短而澀。
 

小雪至十二月,大寒為六之氣,太陽寒水主令,《經》曰:太陽之至大而長。
 

以平治之紀為例,若太過之紀,其氣未至,而至從節前十二日為度,不及之紀其氣至而未至,從節後十三日為度。
 

太過之歲,從左尺浮分起立春,不及之歲,從左關中分起立春,依次而推之,此六氣至理,而方書所未發者,必於平旦,陰氣未散,陽氣未動,飲食未進,言語未吐之時,清心調息,逐部細究,則時令之病,可以前知。
 

診得六部俱平則已,若有獨大、獨小、獨浮、獨沉、獨長、獨短,與各部不同,依圖斷之,無不驗者。
 

假如左關中候,脈獨弦大,已知雨水後,驚蟄邊,有風熱之病,蓋弦主風,而大主熱也。
 

且左關又為風木之令故也。
 

如右尺沉分,脈獨緩滯而實大,已知芒種後,夏至邊,有濕熱之病,蓋緩滯主濕,實大主熱也。
 

若緩滯虛大,乃濕熱相火為患,蓋緩滯為濕,而虛大為相火也。
 

且在沉分,沉亦主濕,又在相火之位故也。
 

久病之人,六脈俱濁滯,惟右寸中候,脈得從容和緩,清淨無滯,已知霜降後,立冬邊必愈,其余仿此而推之,百不一失也。
 

夫按政運者,所以明不應之脈,蓋不應者,沉細也,有其診則見矣。
 

凡值此不應,乃歲運合宜,不必求治,誤治之,反伐天和。
 

土運為南政,土位居中,面南行令故也。
 

其余四達以蓋事之,北面受令,故為北政。
 

甲已二年,為土運南政,如運少陰司天,則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則右寸不應,太陰司天,則左寸不應。
 

少陰在泉,則兩尺不應,厥陰在泉,則右尺不應,太陰有泉,則左尺不應。
 

乙丙丁戊庚辛壬發八年,皆為北政,如遇少陰司天,則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則右尺不應,太陰司天,則左尺不應。
 

少陰在泉,則兩寸不應,厥陰在泉,則右寸不應,太陰在泉,則左寸不應。
 

如尺當不應,而反浮大,寸當浮大,而反沉細,寸當不應,而反浮大,尺當浮大,而反沉細,是謂尺寸反,《經》曰:尺寸反者,死。
 

如右當不應而反浮大,左當浮大而反沉細,左當不應而反浮大,右當浮大而反沉細,是謂左右反,《經》曰:左右反者,死。
 

真臟者,所以明不治之脈,蓋人以胃氣為本,胃氣脈者,應手中和,意思忻忻,悠悠揚揚,難以名狀是也。
 

太過不及者,病。
 

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者,死。
 

《經》曰: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是重以脈也。
 

又曰: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是重以形肉也。
 

何經言之,相反若是?此二者,均不可偏廢也。
 

夫脈氣有餘,裡無大病也。
 

形氣不足,未至肉脫也,何死之虞?若至形肉俱脫者,必久病也。
 

此時客病雖無所苦,然氣血虧竭,依稀一線之氣,留連未絕,所以九候如絲,似乎和緩之象,然形如柴立,大肉已敗,脾主肌肉,土崩脾絕矣。
 

難無風雨之侵,油干燈自盡耳。
 

一以尺中為根,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水為天一之元,先天命根也。
 

王叔和曰: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謂其有根也。
 

若腎脈獨敗,是無根矣。
 

一以沉候為根,《經》曰:諸浮脈無根者,皆死。
 

是謂有表無裡,謂之孤陽不生。
 

夫造化所以亙萬古而不息者,一陰一陽,互為其根也。
 

陰既絕矣,孤陽豈能獨存乎?二說似乎不同,實則一致。
 

兩尺為腎部,沉候之六脈皆腎也。
 

然則兩尺之無根,與沉取之無根,總屬腎水絕矣。
 

故曰:脈貴有神。
 

有神者,即重按有根之謂,譬如樹木根本一壞,雖猛力培植,終無發生之理。
 

寸脈浮太陽也。
 

又兼疾脈,此陽中之陽也,名曰重陽。
 

尺內沉細,陰也。
 

又兼遲脈,此陰中之陰也,名曰重陰。
 

上部重陽,下部重陰,陽亢陰隔,癲狂乃成,六脈有表無裡,如濡脈之類,此名脫陰。
 

六脈有裡無表,謂之陷下,如弱脈之類,此名脫陽。
 

六脈暴脫,此陰陽俱脫也。
 

《經》曰:脫陰者目盲,脫陽者見鬼,陰陽俱脫者危。
 

《經》曰: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
 

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
 

秋日下膚,蟲蟄將去。
 

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故曰:知內者,按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
 

此六者,持脈之大法。
 

衝陽者,胃脈也,在足跗上(即腳面也)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蓋土者,萬物之母,衝陽脈不衰,胃氣猶在,病雖危,尚可生也。
 

太谿者,腎脈也。
 

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即足跗後兩面圓骨,俗名孤拐骨),動脈陷中,蓋水者,天一之元,太谿不衰,腎猶未絕,病雖危,尚可生也。
 

太衝者,肝脈也。
 

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蓋肝者,東方木也。
 

生物之始,此脈不衰,則生生之機尚可望也,故名生死之門。
 

女人尤以此為主,蓋以婦人主血,而肝為血海,且東方生物之始也。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半,氣海者,男子生氣之海也。
 

丹田穴在臍下三寸,即關元穴,乃足少陰任脈之會及陰陽之門戶,人身之根本,為精神藏聚之所,二處之動氣,即脈之根源也。
 

《經》曰: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是言榮衛所行之道路,豈足以盡脈之變化哉!故 《經》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脈之所以神其用者,皆元神上鐘,而主宰其機臟腑精華,而變現其體,若以脈中惟以氣血為用,則尺寸之膚,莫非血氣也。
 

皆可以按脈驗病矣。
 

上魚者,脈上於魚際也。
 

世人常有此脈,脈同病異,不可以一例論也。
 

有兩手上魚者,有一手上魚者,若平人神色充實,而有此脈者,此天稟之濃,元神充滿,上溢於魚也,其人必壽。
 

若人素無此脈,一若上魚者,此病脈也。
 

《難經》曰:關之前者,陽之動也。
 

脈當九分而浮,減者,法曰不及,過者,法曰太過,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陽之脈也。
 

陽實者,人知其脈之洪大矣。
 

至其極也,而脈反匿伏焉。
 

此乾之上九,亢龍有悔也。
 

陰虛者,人知其脈之微細矣。
 

至其極也,而脈反躁疾焉。
 

此坤之上六,龍戰於野也。
 

是皆陰陽亢制之理,惟明者知之。
 

脈有乘侮,假令肺病而見心脈,雖云克我者為賊邪,然本臟實有以致之。
 

《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猶國無君子故奸人得乘之。
 

又如肺病而見肝脈,我克者為微邪,然本臟之衰可占也。
 

故《經》曰:氣不足則已所勝者,輕而侮之,惟君子道消,故小人道長也。
 

余臟可推。
 

男子以陽為主,兩寸之脈,常旺於尺,若兩寸反弱,尺反盛者,腎不足也。
 

女子以陰為主,兩尺之脈常旺於寸。
 

若尺反弱,而寸反盛者,上焦有餘也。
 

不足固病,有餘亦病,所為過猶不及也。
 

老弱之人,脈宜緩弱,若脈過旺者,病也。
 

少壯之人,脈宜充實,若脈過弱者,病也。
 

然猶有說焉。
 

老者脈旺而不躁,此天稟之濃引年之叟也,名曰壽脈。
 

若脈躁疾,有表無裡,此孤陽也。
 

其死迅矣。
 

壯者脈細而和緩,三部同等,此天稟之靜清逸之土也,名曰陰脈,若脈來細而勁直,前後不等,可與之決死期矣。
 

病之陰脈,有沉有緊有數,而仲景統以微細言之,蓋沉必重按始得,緊數亦在沉細中見,不似陽症浮大而緊數也。
 

薛氏曰:人知數為熱,不知沉細中見數為寒甚,真陰寒症,脈嘗有七八至者,但按之無力而數耳,宜深察之。
 

脈法倡自岐黃,不過測病情,決生死而已,安得有所謂太素也?自楊上善主《太素脈法》,征休征咎,比於神靈,皆風鑒者之流托名《太素》,以神其說耳。
 

然亦有可采之句,如曰:脈形圓淨,至數分明,謂之清。
 

脈形散澀,至數模糊之謂濁。
 

質清,脈清,富貴而多喜,質濁脈濁,貧賤而多憂,質清脈濁,外富貴而內貧賤,失意處多,得意處少也。
 

質濁脈清,外貧賤而內富貴,得意處多,失意處少也,富貴而壽,脈清而長,貧賤而夭,脈濁而促,清而長者,富貴而夭,濁而促者,貧賤而壽,此皆可采之句,實為窮通休咎之征,然亦不能外乎風鑒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2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0 17:41 , Processed in 0.40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