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的起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04:3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易經》的起源

 

對一部流傳六、七千年的書,要追溯它出於何年何月,作者何入,恐怕不是一件尋常之事。

 

但對於像《易經》這種震動世界的寶典,人們去追溯它,考證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譯寶籍的理論依據,情之所鍾,自然無可非議。

 

於是千百年來,無數學者窮經皓首,花畢生的精力去論證、考究它,但如果僅是為了論證誰是《易經》的作者,追踪其具體成書年月,卻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有的學者甚至為孔子對《易經》說的一句話“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竟也引出大規模的爭論,如清朝康有為據經摘典地對孔子《論語》中的這句話一再提出質疑,便是一例。

 

筆者認為,今天我們重視學易,主要是充份理解《易經》的本質意義及其運用,不必要在《易經》的旁支側流上爭長論短,也大可不必對幾千年前的歷史細節處處考證,為此而耗盡畢生精力。


對於《易經》的起源。

 

今天我們完全可以用歷代為大多數學者認可的理論依據與事實來達成共識。


《易經》一書,最早由伏羲氏創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變了伏羲氏的坐標系,創立了後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並寫了每一封的卦辭,歷史上稱為《周易》。

 

這也可以說是最早的《易經》。


至於《易經》中的繫辭按當代大易學家劉大鈞教授考證了很多歷史資料,得出的結論是,《繫辭》成書於老子以後,莊子以前,而《彖傳》、《說卦》 、《文言》等文也應在莊子以前。

 

《文言》早於《繫辭》,《彖傳》早於《文言》,《大象》早於《彖傳》,《說卦》早於《繫辭》也早於《彖傳》和《大象》。


中山大學楊維增教授認為,《周易古經》成書於殷周之際。

 

這是一知占筮書,通過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斷,即利用六十四封和三百八十四爻( yao)的變化來預測吉凶。

 

這標誌著古人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轉向科學的人類覺醒,是科學與迷信相混淆的—種認知體系。

 

春秋戰國的大聖人孔子及其弟子們熟讀《周易古經》,創作《周易大傳》,把蘊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來,並且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周易》成為一本關於宇宙和人類的充滿偉大哲理的書,標誌著哲學從神學中脫胎而出的人類新覺醒。

 

自從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周易》一躍而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


總而言之,《周易》包括經和傳(《易經》講占筮,《易傳》講哲理)是—本充滿著中國古代人智慧的重要經典。
 

話說神秘的著作《易經》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並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從其編排體例及文字內容看,是占卜用書。本條目討論寬泛的易經,即包括《易經》和《易傳》在內;在古籍裡僅提到名字的“連山”、“歸藏”(無論是否事實存在)則不予討論。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偷偷將《易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


關於其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

 

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有人認為,占卜之書的性質並不能掩蓋《易經》作為一部偉大著作的價值。

 

占卜起源於人類解釋世界的渴望,哲學的萌芽從原始宗教中生髮出來,《易經》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證。

 

中國哲學中陰陽相生相剋、對立統一的基礎理論,便是根植於《易經》。

 

後人從《易經》中發展出了複雜的哲學系統,儒家和道教的學說均明顯受到《易經》的影響。

 

今人更是從《易經》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根據《周禮》的記載,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經》只是其中之一,另兩部《連山》、《歸藏》均已失傳。


《易》被其後的諸多研究者所推崇,許多易學研究者都是當時公認的淵博學者。

 

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像數派。

 

義理派注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像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

 

前者如東漢王弼、北宋程頤,後者如西漢京房、北宋邵雍。

 

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

 

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中國儒家典籍 ,六經之一 。

 

原名《易》、《周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

 

“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

 

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藉以釋疑。

 

 “易”前“週”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

 

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

 

《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成書於何時,作於何人,迄今無定論。 《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聖”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

 

孔子作傳以解經。

 

 “五四”運動以後,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圖像,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

 

卦中六畫的排列從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

 

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係於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

 

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本子:

 

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於乾卦,次為坤卦,下經終於未濟卦;

 

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

 

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

 

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

 

二是講人事的得失;

 

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

 

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朴素的辯證觀念。

 

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

 

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後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匯成《五傳》。

 

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於《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

 

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餘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像數學派、義理學派等。

 

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三國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註疏》中。

 

宋朱熹撰《周易正義》,為宋代以後通行本。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於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

 

古今解易者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

 

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成書過程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

 

就《易經》與《易傳》分別而論,《易經》的成書年代古老,從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體年代已不易考證,有說西周初的,有說西周末的。

 

 《易經》六十四卦體例完整和諧不可分割,文字風格前後一致,當屬一氣呵成,而非幾個時代的斷續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畫(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畫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時流傳下來的。


與《易經》相比,《易傳》的文字則明顯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礎的現代人就可通讀。

 

同時《易傳》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節運用文字的風格及內容觀點也明顯多變,可能不是一時一人所寫。

 

關於《易傳》的作者,《史記》載為孔子,今人有認為其成書於戰國時期或秦漢的,也有認為是後人在孔子原《易傳》的基礎上添加修改而成的,各種觀點不一而足。

 

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易傳》中多有儒家觀點出現,並且努力尋找《易經》的道德倫理價值。

 

有時讀起來會感覺《易傳》並不是那麼“忠實於原著”的,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要感謝《易傳》的,假如沒有它的解釋,《易經》就真成了一部徹頭徹尾的天書了。

 

 

內容


現在流傳下來的《周易》由兩部分組成:

《易經》: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內容包括卦畫、卦詞、爻題、爻辭。

 

形像地說,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

 

卦畫如同每章的序號;

 

卦辭如同每章的題目和主旨;

 

每卦六爻如同六個小節,爻題如同每節的序號;

 

爻辭如同每節的內容。

 

六十四卦共384爻,但為首的兩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條爻辭。


《易傳》:有十篇,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註釋。

 

《十翼》包括:

 

一、彖上傳(《周易》每卦有“象辭”,《彖傳》就是解釋“彖辭”的話),

 

二、彖下傳,

 

三、像上傳(又稱“大象”),

 

四、像下傳(又稱“小象”),

 

五、繫辭上傳,

 

六、繫辭下傳,

 

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

 

八、序卦傳,

 

九、說卦傳,

 

十、雜卦傳。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認為是孔子作的。

 

到了宋朝,歐陽修首先提出疑問,朱熹則深信不疑,現在已證明非孔子所作。

 

呂紹綱先生說道:“《易傳》已經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離開《易傳》研究《周易》,像漢人那樣另搞一套,是一條絕路,沒辦法走通。”

《易經》包含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用陽爻“—”(一個長橫)和陰爻“--”(兩個短橫)三個一組相疊構成八卦,六個一組相疊構成六十四卦。

 

八卦分別像徵天、地、水、火、風、雷、山、澤,以及這八種事物內涵的特質,並藉由以上特質可以取類比像萬事萬物。


《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絕非隨意排列,而是像徵了事物的發展過程,每卦的卦畫也富有深意。

 

首兩卦乾和坤各象徵天地,又不僅止於天地,抽像出了世界初始狀態中純陽和純陰的性質。

 

接著陰陽相盪,化生萬物,接下來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時混沌的狀態......


至第六十三卦為既濟,其卦畫是陰爻與陽爻均勻分佈,並且陽爻居於奇數位(陽位),陰爻居於偶數位(陰位),意思是陰陽已發展至完全調和的平衡態,似乎世界歸於靜止了。

 

但《易經》令人嘆服的是以“未濟”作為第六十四卦來結尾,在看似平衡的靜止之後,體現出世界本質上是運動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順序一樣,每卦中六爻的順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細節發展階段的規律,這種規律因該爻所處的卦的主旨、該爻的具體位置(從下至上六個位置中的哪一個),以及該爻的性質(陰還是陽)等因素綜合而決定。


易經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傳的“上下經卦名次序歌”來簡述為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复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二進制與六十四卦


易經中六十四卦的神秘,在十八世紀初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完全解讀。

 

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恰是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制:

 

陰爻-- 就是0,陽爻—就是1 而且:


坤 000
艮 001
坎 010
巽 011
震 100
離 101
兌 110
乾 111


萊布尼茨又說以0和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一如易經中陰爻--,陽爻-生生不息,滋生萬物。


000000 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000001 為六十四卦中的坤艮;


111111 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000:

 

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

 

第一日:艮001 為上帝造天,第二日:

 

坎010 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111:

 

乃萬物具備,是為主安息日。

 

現在有一本書叫<<圖解易經>>,對易經解讀研究加以圖片解釋.


<乾坤譜>作者:團正,已將<易經>推向立體研究階段.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坐標分別是:
  

乾:x=1,y=1,z=1
  

巽:x=1,y=1,z=0
  

離:x=1,y=0,z=1
  

兌: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譜解釋了周易中的數學原理,證明了周易中蘊涵了一定的科學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3:38 , Processed in 0.32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